八月,三河市燕郊鎮大石各莊村的百年梨園提前跨入收獲的季節,迎來了皇冠梨的第19個豐收年。
果農李德山在平展的田間水泥路上,一邊忙著裝箱,一邊對筆者說:“原來的品種2毛錢1斤沒人問,現在的皇冠梨批發價2.5元1斤,甭管裝多少,早晨一個多小時就能批發完。”
大石各莊村是一個有著400多年種梨歷史的專業村,全村梨樹種植面積達1300畝,人均2.24畝,共有梨樹90000棵,樹齡最長的已有400多年,最短的也有20多年了。長期以來,可以說梨樹就是大石各莊村老百姓的命根子。但因傳統品種品質上不去,曾經出現滯銷問題。
讓梨樹繼續成為家家戶戶不倒的“搖錢樹”,是全村每一個家庭的共同夢想。
民之所盼,我有所為。村“兩委”班子多方咨詢,苦苦打探,了解到衡水深州市兵曹鄉普樂村通過高接換頭技術,改種皇冠梨,使梨樹效益猛增,種梨戶經濟收入顯著提高。皇冠梨8月中旬上市,比雪花梨早40天,且梨質脆、糖度高。
2001年,村“兩委”班子分批組織村民前去深州普樂村參觀,通過事實打消了大家的疑慮。2002年的正月,村委會利用25天時間,組織24名技術員對全村5000棵百年梨樹進行了高接換頭,當年秋天就見了果。2002年冬天,群眾達成了高度共識,大石各莊村開始全面對舊有梨樹實施高接換頭。19年過去了,如今,大石各莊村的90000棵舊有梨樹都改造成了優質皇冠梨樹。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趙勁松說:“皇冠梨進入盛果期后,畝產可達到3000至4000公斤,如果把采摘帶來的升值效益忽略不計,僅按每斤2.5元的批發價計算,每畝梨樹的收入至少可達到1.5萬元,比過去提高了近15倍。”
趙勁松介紹,為了圓大石各莊村果農的梨園夢,三河市委、市政府投資62萬元,為果農修建了1550米環形田間水泥路;投資65萬元,新打梨園機井13眼,同時配齊流量為每小時50立方米的水泵。
為了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大石各莊村深挖百年梨園農業文化資源,以梨花節、采摘節、豐果節、梨王爭霸賽為載體,不斷將漢裝女模、書畫展、民宿、親子樂園、中醫藥康復等多元文化元素植入百年梨園旅游文化品牌中,強力打造“百年梨園·醉美大石”農業旅游文化品牌,不僅提高了全村果農的經濟收入,也為燕郊這座新興的城市注入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蘊,更讓大石各莊村百年梨園成了享譽京東的民宿旅游文化景點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示范。2014年,大石各莊村百年梨園被納入了三河市鄉村旅游景點。
截至目前,大石各莊村已舉辦了十六屆梨花節和采摘節,十屆豐果節、十屆梨王爭霸賽、一屆國畫展、一屆書法展。
2020年,百年梨園舉辦了為期兩天的云峰專場書法展;引進了投資100萬元、占地30畝的親子農場科普基地;引進古梨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投資9000萬元項目,利用村內20套閑置民宅進行升級、重建、擴建,打造三河市“歸心梨苑”酒店項目,發展民宿旅游,已投入運營。
在黨史學習教育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大石各莊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中農漢邦微生物土壤部修復改良研究中心、三河市京精生態農業觀光有限公司洽談協商,達成了合作協議。三家合作單位今年梨花節期間在百年梨園掛牌,標志大石各莊村百年梨園正式成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土壤修復、綠色果品試驗基地。隸屬于神州漢邦(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中農漢邦微生物土壤部修復改良研究中心將全面負責大石各莊村百年梨園土壤修復任務,同時,對大石各莊村生產的皇冠梨進行綠色認證。
在果農蘭文亮的梨園里,我們遇到幾位慕名前來采摘的北京通州客人,交談中,了解到他們每人至少采摘5斤以上,采摘價每斤5元。蘭文亮高興地說:“這些天,慕名前來的游客絡繹不絕,照這樣發展,1畝梨樹的收入能突破2萬元。百年梨樹真正成了我們不倒的‘搖錢樹’。”(通訊員 靳士平 馬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