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口市橋西區在44個社區設立了居民議事廳,構建起“百姓說事 干部解題”工作機制,通過議事協商,集聚民智,實現了城市基層治理與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擴大了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和監督權,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治理之道,重在基層。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擴大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和監督權,今年以來,張家口市橋西區在44個社區打造了居民議事廳,構建起“百姓說事 干部解題”工作機制,通過議事協商,集聚民智,實現了城市基層治理與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動。
匯集民意 構建家門口議事平臺
“這下我們放心了,也能睡個安穩覺了,我們很滿意。”“今后,咱有啥煩心事就來居民議事廳嘮嘮,爭取在家門口把事解決了。”這是近日在明德北街道中學街社區居民議事廳里的一段對話。
據悉,該轄區一戶底商在裝修中將承重墻拆除,給整棟樓造成了安全隱患。居民多次找商戶協商未果。中學街社區黨委得知此事后,通過社區居民議事廳,召集物業公司、底商商戶、樓棟長、單元長代表進行調解。經過各方積極協商,分析利害,該商戶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場向居民表達了歉意,并承諾將承重墻恢復原狀。
按照“暢通渠道、匯集民意、促進參與、解決問題”這一原則,橋西區著力打造社區居民議事廳,以居民普遍關心的民生實事和小區建設管理中困擾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主要議事內容,積極化解社區內各種不和諧因素。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他們組織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小區黨支部成員、樓棟黨小組長、單元長代表采用收集問題,確定議題、協商議事、分流落實、監督評審“五步議事工作法”,每周議事,形成居民事務大家評、社區管理大家議、社區決策大家定的良好氛圍,為群眾打造一個設在家門口的民主協商平臺,切實打通社區服務“最后一百米”。
有呼必應 煩心事在一線化解
近日,工人新村街道印臺溝社區麗園小區樓院黨支部書記白樹紅在巡邏中發現,該小區門前通往西外環的道路,因連日雨水沖刷,再加上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居民出行很不方便。白樹紅第一時間將該情況向社區進行反饋。居民議事廳里,小區樓院黨支部書記、樓棟長、單元長、居民代表等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商議維修事宜。經過多方努力,成功協調市政處對破損道路路緣石和排水系統進行維修,修整完成后進行了鋪油作業。
新華街街道新華苑小區11號樓下,居民和施工人員的吵嚷聲不絕于耳。社區干部聞“事”而動,第一時間了解事情原委。原來,該樓在進行上下水管道改造過程中,發現管道年久漏水。因管道在居民樓內,所有權歸居民,每戶居民需承擔一定費用,居民剛開始并不接受,導致無法施工,進而停水。社區黨委利用社區居民議事廳,召集物業經理、施工單位、樓棟長、單元長等20余名代表召開居民議事協商會,最終達成了每戶居民分攤350元材料費、施工方負責挖土回填的共識,使這一困擾小區居民的問題一舉得以解決。
截至目前,全區44個居民議事廳累計議事265件次,推動違建臨建拆除、垃圾清理、小區物業更換、供熱設施改造等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得到了群眾普遍好評。
全程監督
議事效果讓居民滿意
“更換路緣石、便道磚,對路面鋪油,另外,積極響應居民需求,在修路過程中加裝收水系統,將污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道。”家住工人新村街道印臺溝社區一頁溝路附近的張大哥,正高興地將社區公開欄的內容讀給鄰居們聽。
一頁溝路修建于10多年前,是連接西外環到西苑中路的一條路。這些年,因為該路段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路面變得坑洼不平,給附近的居民帶來不便。為此,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召集居民召開居民議事會,共同商討對策,最終通過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此難題得以解決。社區黨組織將一頁溝路治理的全過程在社區公開欄內公開公示,主動接受居民監督。
執行效果,重在監督。社區黨組織在小區全面設置了樓棟公開欄和單元公示欄,根據“誰受益、誰監督”的原則,將社區居民議事廳議定事項、解決過程、辦結效果全程公開,廣泛接受居民監督。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橋西區以社區居民議事廳為主陣地,向上牽動職能部門,向下延伸至普通群眾,著力解決好居民關心的小事難事,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訊員 陳偉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