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的坑槽填平了,村內村外的垃圾堆徹底清運了,雨污分流后排水更加方便,門口干枯的綠植也進行了補栽……”細數身邊的變化,邢臺市任澤區小屯村村民馮燕臉上笑意滿滿,“操心事少了,我們的幸福感更強了。”
件件小事暖民心,點點滴滴見真情。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任澤區堅持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以行踐學的落腳點,創新“133”模式,即圍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一條主線”,堅持領導帶頭、群眾滿意、社會認可“三項原則”,突出群眾急需解決的緊事、普遍反映強烈的愁事、長期無法解決的難事“三個重點”,堅持超前謀劃、靶向發力、動態管理,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扎實推動實踐活動深入有效開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求學、務工或定居,農村空巢獨居老人群體不斷擴大。78歲的宋蘭珍是駱家莊村的一位空巢獨居老人。她有個心愿:“能不能也像城里小區一樣,給村里的獨居老人建個互助幸福院,年齡小的照顧年齡大的,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的,腿腳好的做保潔,廚藝好的做炊事。”
這個提議得到鄉、村兩級的高度重視,并在村民大會上獲得高票贊成。短短2個月,廚房、餐廳、棋牌室、醫務室等一應俱全的互助幸福院建成投用。目前,60歲以上的空巢獨居老人可自愿報名入住,只需支付每天的飯費,就可全天吃住在幸福院里,既解決老人無人照顧之憂,又讓志同道合的老人找到存在感和歸屬感。
包括宋蘭珍的“微心愿”在內,任澤區按照“群眾有所呼,政府有所應”工作理念,采取征集意見建議、“百姓議事廳”收集、擂臺晾曬工作等方式,聽民意、解民憂、攻難題。在聚焦農村養老,積極探索推行“互助幸福院”空巢獨居老人養老模式的同時,任澤區還聚焦企業治污,探索打造“數字化智能共享車間”,破解了230多家環保裝備制造企業生產難題,減少了區域粉塵和VOCs排放;聚焦信用體系建設,推廣使用“信用碼”,為持信用綠碼的群眾和企業開展“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綠色通道、幫辦代辦”等便捷審批服務;聚焦社會治理,堅持“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探索“五老治村”模式,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截至目前,該區聚焦10項民生實事、20項民生工程和梳理匯總的94項重點任務,已完成總任務量70%以上,實現群眾在住房、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的“微心愿”960個。(通訊員王培 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