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邯鄲市在深入推進“市級巡察機構在上下聯動中更好發揮作用”全國試點工作時,將永年區確定為村級巡察試點。為發現群眾身邊的突出問題并推動快速解決,該區探索實施“因村施策,分類監督,精準巡察,狠抓整改”的村級巡察“永年模式”。據悉,該區在為期一個月的首輪分類巡察中,發現問題313個、問題線索27件,平均每村發現問題數量是以往村級巡察的2.84倍,深挖并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該區新一屆區委依據社情、資源、經濟、人口等要素,將全區363個村分為5類,分別抽調相關人員,明確巡察重點,開展精準巡察。該區堅持試點先行,分類推進,去年10月初,從每類村中各選取3-5個村作為首輪巡察實踐試點,堅持什么問題群眾最痛恨、什么問題最突出就重點巡什么,巡前加強部門聯動,做到心中有數,巡中創新思路舉措,巡后完善機制,全方位發現和解決問題,努力做到讓群眾滿意。
對信訪量較大、干群關系緊張的49個社情復雜村,開展“蹲點式”常規巡察,抽調紀委、組織、信訪、審計等相關單位人員,堅持吃住在村,通過發放巡察聯系卡、“政策明白紙”, 走訪信訪戶、老黨員等,詳細了解村務公開、補貼發放、集體資產收益等,廣泛收集社情民意。針對巡察發現的某村“兩委”班子成員明爭暗斗、互相拆臺,村務工作基本癱瘓的問題,第一時間向鄉鎮黨委提出意見建議,及時調整“兩委”班子,充實班子力量,推動軟弱渙散村得到根治。
針對礦產、旅游等資源富集,標準件等產業集聚的39個資源豐富村,抽調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行政審批、水利、文廣旅和鄉鎮綜合執法大隊人員,充實進巡察組,以“打包式”專項巡察為主,將相關領域、相關系統存在的普遍性、突出性問題進行“打包”,帶著問題巡。
對項目多、財政投入大、經濟基礎好的70個經濟活躍村,抽調紀委、組織、財政、民政、信訪、農業農村等單位和鄉鎮人員充實進巡察組,以“點穴式”專項巡察為主,結合監督情況和群眾反映問題,直點穴位,直面問題。巡察組緊盯資產處置、資金管理,設計運用微信“調查問卷”小程序,消除群眾顧慮,為發現村干部優親厚友、侵占集體用地等重大問題線索揭開了“簾子”、撕開了“口子”,本輪巡察共發現“三資”監管不到位問題9個。
對人口多、耕地少、鄉村振興工作有待提升的116個聚居提升村,抽調鄉村干部、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農村、行政審批等人員,分別成立巡察小組,對照鄉村振興和“三農”工作部署,“組團式”輪流作戰開展巡察,著力發現村莊落實惠農利民政策、人居保障不到位等方面突出問題。
對人口較少、區位偏僻、特色不明顯的89個發展滯后村,抽調組織、財政、審計、民政、交通運輸、鄉鎮干部及農村優秀黨支部書記等相關人員,以“巡鄉帶村”延伸巡察為主,發揮鄉鎮黨委優勢,重點監督村黨組織在把方向、管大局、促進村集體增收致富等方面主動作為不夠,漠視群眾利益訴求,協調解決群眾矛盾不力等問題。
分類監督,精準巡察,不僅查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還將民生實事的落實作為巡察監督的重要內容,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巡察組發現某村小學因存在占地糾紛,在2013年停辦,導致村內適齡學生連續8年在外村外校就讀的問題。對此,巡察組主動協調教育部門申報項目,督促鎮、村用最短時間解決糾紛、處理矛盾,合力推動小學重建工程開工,近500名小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據悉,巡察期間,該區共對13個村黨組織下發“立行立改”通知書50余份,督促交通、水利、金融等多個部門及相關鄉鎮扎實落實修路、架橋、吃水用水、災后補償等工作責任,以實際行動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記者方尚俊 通訊員常領山 楊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