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日前,廣州市住建局推出《基于CIM的智慧社區建設、運營及評價技術指引(試行)》(簡稱“指引”),指導引領全市新建和改擴建社區的智慧化建設,確保了智慧社區設計、建設、運營的閉環管理及標準統一問題。今天,市住建局發布指引解讀,推動全國領先、具有嶺南特色社區生活的智慧社區建設落地。
極大提高社區應急處理能力
市住建局介紹,指引聚焦業主安全、舒適、娛樂、健康、養老、居住、運動、教育、日常生活、出行、公共活動、社會服務、購物等需求,充分發揮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的支撐作用,深化智慧社區建設、社區治理與服務能力的融合。
指引在不額外增加社區建設成本前提下,借助CIM平臺助力智慧社區獲取相關三維城市空間、設施設備和社區管理業務的各類數據,有利于社區管理方及時了解所需周邊外界信息,有效提升社區服務及社區治理能力,并極大提高了社區在緊急情況時的應急處理能力。
指引通過整合智慧社區各方需求,明確業主、物業管理、社區管理各方在智慧社區運營中的定位、職責及管理邊界,使社區管理需求和城市管理戰略發展定位有機結合,深化智慧社區與城鄉社區治理與服務能力的融合,推動我市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的有效開展。
解決數據孤島現象,建立量化評價體系
指引明確了智慧社區綜合信息服務系統與上級平臺對接原則,確定了智慧社區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對基礎設施各子系統的系統融合、統一管理、數據共享等基礎功能,著力解決目前智慧社區各子系統間數據壁壘導致的信息孤島現象,提升社區內智慧場景的精準定制能力,在避免重復投資的同時,助力智慧社區運營管理。
指引建立了可量化、實用的等級評價體系,指標明確,評分細項清晰,對智慧社區建設、運營的具體落地實施具有較強指導性,有助于各社區運營主體開展自評價工作,明確社區運營管理目標,從而綜合提升智慧社區整體管理服務水平及精細化服務水平,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穗建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駱昌威 通訊員:穗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