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由廣州水投排水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深隧測繪數據實時采集處理方法及系統”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這是廣州排水公司作為發明人獲得的首項國家發明專利,也是公司深化推進科技興企戰略,在知識產權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深隧全稱“深層隧道排水系統”,是指在城市地下30~60米深處建造的大型隧道型調蓄工程。此類工程因埋在超深層、地下空間大、結構復雜、入流井多等因素,導致日常清淤和檢修作業難度大、危險系數高。自2022年1月廣州排水公司接收運營東濠涌深隧系統以來,怎樣更加充分地發揮東濠涌深隧系統調蓄初雨和輔助行洪功能,就成了公司運營團隊工作的核心與重點。
↑東濠涌深隧項目尾端泵站航拍圖
圍繞核心訴求,公司深隧運營團隊從實際出發,不斷地研究實驗數據、又通過反復的實踐來一步步地推翻、驗證,他們用“錙銖必較”的匠人精神鍥而不舍地在前人從未探索過的道路上摸索著前行,在無數個日夜的探索與求解后,他們終于有了突破性的成果,屬于廣州排水的“深隧慧眼”——“一種深隧測繪數據實時采集處理方法及系統”。
該技術可實現深隧結構狀態、積淤狀態等測繪數據的實時采集,并對測繪執行節點和測繪調度目標之間的調度狀態進行智能分析,使污水下的設施標的物形成有效的高清圖像,供技術人員分析判斷,為一線技術人員提供更為可靠的數據信息,大大降低了現場作業風險,提高了深隧的日常運營的安全保障,也突破了污水行業測繪技術的技術瓶頸,填補了相關技術的空白。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