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廣州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要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占據白云區工業產值半壁江山的廣州民營科技園也將迎來擴容提質,近日,《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經第四屆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地區規劃專業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
規劃提出,在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內構建“總部+先進制造”的產業體系,推動園區產業空間拓展,提高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規劃在片區內布局4條地鐵和2條有軌電車線路,以太和站為核心進行TOD開發,打造城市綜合服務中心,配套安置區與教育設施。
【資料圖】
擴容
增加約146~277萬平方米建設量 5年內高新技術企業倍增
廣州民營科技園于1995年經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立,目前已集聚民營企業逾5200家,2022年工業產值636億元,占白云區工業產值的57%。2021年廣東省委深改委印發《廣州民營科技園改革創新行動方案》,明確“一核三園”的總體布局,總面積38平方公里。目前,白云區正申請將“一核三園”納入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市政府已審核通過并上報至省政府。其中,“一核”包括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總面積8.5平方公里;以及石湖片區,總面積1.1平方公里,將打造體現世界產業和科技前沿趨勢的未來產業創新核心區,強化輻射帶動。三園則包括廣州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美麗健康產業園、智能家居產業園。整體形成“總部+基地、專業生產+綜合服務”的發展格局。
白云區提出以全區之力打造“一園兩城三都四區”,推動廣州民營科技園打造成為國家民營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5年內實現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倍增,建成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本次規劃范圍以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為主體,統籌考慮東北側安置區及大瀝小學。東至新廣從路(105國道)、南至北二環高速公路、西至106國道、北至規劃橫一路,涉及兩鎮兩街9村。規劃范圍內村莊與產業空間雜糅,分布有大瀝村、柏塘村、田心村等原生村落。目前圍繞科泰一路、科園路兩側已形成兩大產業組團,已建成綠地云央、綠地創匯、創展中心等現狀住宅、商務寫字樓及展覽中心;北太路南側都市農業公園已建成。
現行控規總面積715公頃,總建設量796~1095萬平方米。本次規劃方案將東北側103.92公頃用地納入控規編制范圍,總用地面積869.56公頃,建設量約942~1372萬平方米,較現行控規增加約146~277萬平方米。其中工業建筑總量449~879萬平方米;商業商務及公共服務建筑總量約242萬平方米;居住建筑總量為191萬平方米,村莊建筑總量約60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約7萬人,估算就業人口約總共10.6萬人,職住比約為1.49。
提質
打造5分鐘見綠的生態園區、活力共享的產業社區
規劃為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提出的目標定位是:民營創智谷·共享未來城,國家民營經濟改革創新示范基地、國家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試驗區、大灣區未來產業培育重要基地。強化對民營企業政策支持與引導,打造六大產業社區;布局1個園區級產業服務中心,1個城市商務服務中心,4個社區級產業服務中心,為各類產業提供法律咨詢、金融投資、知識產權等產業服務。
整個核心區形成“兩軸一環、雙核六區”的總體結構。
兩軸:園區綜合發展軸線、北太路發展軸線。主要為活力開敞空間+活力服務功能,包括行政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數字服務等。
一環:活力共享環。通過交通環線連通地鐵和各產業社區組團,圍繞組團中心打造組團共享空間和社區服務中心。
雙核: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城市綜合服務中心
六區:打造六大產業社區
規劃提出,以生態、自由、開放的空間布局模式,打造活力中軸線和魅力共享環,打造沿北太路的公共活力界面。
打造5分鐘見綠的生態園區,規劃公園包括城市公園和都市農業公園兩類,公園服務能力覆蓋率達98%。其中綜合公園3處,總面積為35.66公頃;社區公園7處,總面積為7.85公頃;口袋公園8處,總面積為7.11公頃。此外,都市農業公園1處,結合基本農田功能,融入城市休閑功能。
打造活力共享的產業社區,打造活力共享的生活慢行環線,串聯六大產業社區,休閑游憩步道約21.5公里,人車混行步道約18.5公里,慢行節點17處。布局智慧慢行設施,能感應心率、調節溫度,提升園區科技感、趣味感。
交通
以太和站為核心進行TOD開發 打造城市綜合服務中心
核心區內交通也將進一步優化。目前片區內現狀有地鐵14號線、3號線,現狀有太和、龍歸地鐵站(規劃范圍外);規劃有地鐵34號線和26號線,規劃范圍內遠期將新增2個地鐵站點。同時白云區有軌電車X4線、X11線及兩個有軌電車站也在片區內布局。規劃提出,以太和站為核心進行TOD開發,打造城市綜合服務中心,配套安置區與教育設施。太和地鐵站周邊也是核心區內開發強度最高的地塊,核心區140米的地標建筑就位于太和地鐵站周邊。
道路交通方面,統籌園區內外交通聯系,優化后路網長度73.03公里,路網密度由6.4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7.7公里/平方公里。
此外,機場三期工程擴建完成后,機場噪音將對廣州民營科技園核心區內居民生活影響進一步擴大,現在控規中柏塘村、大瀝村大部分村居位于機場三期工程75~80分貝噪音區內。為最大限度減少噪音對居民生活影響,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村民生活品質,本次規劃將統籌考慮各類影響因素,采用“政府收儲+安置”的模式,擬在本次規劃東北側地塊及龍歸地鐵站西側政府儲備地塊、龍歸陶瓷城地塊布局安置區、妥善解決村民安置問題。
同時強化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公服及市政設施較現行控規新增約52處。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杜娟 通訊員 穗規資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