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第九批廣東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名單公布,來自廣州市海珠區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的何麗靜名列其中。得知這一消息,何麗靜倍受鼓舞,暗下決心將榮譽轉化成動力,傾情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從事志愿服務事業15年,她初心不改、真誠不渝,在崗位上收獲成長、見證變化。
從海珠區青年志愿者協會,到海珠區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再到擔任指導中心主任,何麗靜的志愿服務工作邁向專業化,走上新臺階。目前,她肩負著海珠區志愿服務發展統籌、規劃等工作。工作板塊更廣,工作職責更大。
工作生活中的向上與向善
(資料圖)
回首過往,迅速集結為因冰雪災害滯留廣州火車站的旅客送去溫暖,想方設法凝聚、維系來自五湖四海的亞運會志愿者,全力以赴支援重點片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及貫穿全年、持續開展的各類專題行動,何麗靜有著太多難以忘懷的瞬間。
“我們手上的一些品牌行動,年齡小的有兩三歲,年齡大的有十幾歲。”何麗靜在描述海珠區的品牌志愿服務項目時,仿佛在描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廣交會志愿服務”“廣馬志愿服務”“福袋傳城行動”“慢時光長者關懷計劃”,這些確實都像她一手帶大的“孩子”。后來,何麗靜又關注到扶持地區公益組織、夯實社區公益志愿服務。她常不在辦公室,而是到各“草根”公益組織去走訪,深入了解、交流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成效和問題。
用何麗靜的話來說,她現在的崗位扮演著推動者、組織者、資源連接者三重角色。維系企業、社區、學校的志愿服務團隊,組織一些大型服務項目,做好各方資源的聯動,爭取資金支持促進志愿服務項目的落地……在各項工作中,她的溝通、組織、管理能力不斷提升;透過志愿服務這份事業,她也體會到情誼與能量。這些,都是她十五年來堅持實干的動力。生活中的何麗靜也熱心公益,是慈善捐贈項目的“月捐人”。
她說:“通過參與項目對接到一個孩子,就持續為他捐助一些學習包,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后來也收到了孩子的反饋,我覺得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紅棉志愿中的見證與推動
三月,廣州紅棉花開,“學雷鋒月”正在進行中。何麗靜和同事們正忙著籌備啟動禮、發布會等事宜,想讓更多人了解到海珠優秀的公益志愿服務行動。同時,她們還整合全區的志愿服務工作崗位,推動青少年群體持續參與。何麗靜說:“讓志愿服務成為一種習慣,學雷鋒行動不應該只在三月,應該貫穿在我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天。”
實踐中,何麗靜摸索出一套令志愿者們感到“留戀”的方法:堅持以參與為主題,為不同群體提供多元化的志愿服務崗位,通過專業的組織運作讓參與人員獲得良好的體驗感。
“像已經進行了十年的‘福袋傳城行動’,就真正成了一種習慣。每到過年前,大家都想著要參加。”何麗靜說道,現在的“福袋傳城”對于志愿者而言像是一年一度約定好的聚會。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靖文 見習記者:崔琳
圖由受訪者提供
關鍵詞: 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