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焦慮、煩躁、神經衰弱……您是否曾被噪聲困擾?據了解,噪聲擾民問題在“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臺”中投訴舉報數量長期處于高位。近日,廣州海珠法院與廣東省環境保護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省環調委”)、海珠區司法局創新推出聯調聯動機制,妥善化解一起電梯噪聲擾民糾紛。
調解現場
電梯低頻噪音長期困擾頂層住戶
【資料圖】
2022年9月,省環調委接到海珠區一小區居民的調解申請,申請人為小區頂樓住戶。2021年初,該小區開展更換舊電梯工程,由各樓棟的業主組成電梯委員會,代表業主牽頭進行電梯的購買及跟進安裝工作。到2022年中,各樓棟陸續完成電梯的更換工作,但隨后業主們發現,自新換電梯投入使用后,電梯在運行時,電機發出持續的低頻噪音,由樓頂電梯機房通過結構梁及墻體傳導至頂樓住戶家中,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從事該小區電梯更換的電梯公司認為,該小區電梯已經通過政府驗收,運行噪音滿足國家標準《GB/T 10058-2009 電梯技術條件》,不存在超標的問題。電梯在安裝時已按照標準配置一級減震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此類問題。對于目前出現的噪音問題,可以提供二級減震方案加以改進,但由于方案配置的內容不屬于電梯的標準配置,且工程量較大,所以需要業主另行支付費用。電梯公司提到,考慮到成本的問題,并不是每個項目都會在設計施工初始安裝二級減震。
期間,申請人多次向電梯公司反映情況,要求整治,電梯公司也派人員到現場調試,但均得不到有效改善。無奈之下,受到困擾的業主找到省環調委,希望能幫忙從中協調。
三方聯調聯動,促成雙方達成調解
省環調委受理案件后,通過先前建立的聯調聯動機制,及時與廣州海珠法院、海珠區司法局溝通反饋,并在第一時間成立由生態環境審判的資深法官、長期從事環境噪聲工作的專家以及省聯調委專業調解員組成的調解小組,著手處理改期噪聲糾紛。
為深入了解案情,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2023年1月9日,調解組聯系專家于深夜前往現場勘察,分別對該小區頂層某單元內的次臥房、飯廳室內聲環境進行了現場調查測量。依據有關國家標準及技術規范,通過測量結果的分析和比較發現,存在超出噪音標準排放限值的情況,且電梯持續運行時,在測量地點均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噪聲存在。專家分析,主要噪聲源均來自電梯運行的結構傳聲。
調解當天,廣州海珠法院的經辦人董廣緒法官與省環調委陳彥鴻、黃穎昕調解員、從事噪聲監測與研究的專家前往該小區了解情況。在調解過程中,對于由誰來承擔降噪責任的問題,當事人雙方在現場產生了較大的分歧。法官與調解員及時介入,穩定住雙方情緒,并耐心地釋法說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時,專家也通過數據及圖表等直觀的呈現形式向在場的當事人細致地分析了噪音的來源、成因等情況。經過專家的分析和調解員的說理,被申請人消除了抵觸情緒,認識到了自己作為一名生產和銷售者的信譽和責任,愿意主動采取降噪措施,恢復原來的居住環境。最終,在調解委員會調解員、專家及人民法院法官的釋法明理下,被申請人電梯公司同意實施噪音整治,當事人雙方順利簽署了調解協議。
電梯噪音整治取得實效,長期困擾得以妥善化解
目前,該電梯公司正積極執行調解條款內容,彌補其造成的損害,對小區電梯出現的噪音問題進行停梯整改。根據調解委員會的回訪得知,其中施工完成的2臺電梯噪音問題已得到解決,噪音整治工程有了初步的成效,余下電梯整改還在進行中。
長期的電梯噪音問題得到解決,讓該小區的業主們松了一口氣。調解成功結案后,業主代表給海珠區法院和省環調委送上了一面錦旗,紛紛向法官和調解員表示感謝!其中一位業主代表說道:“很感謝能遇到你們,幫我們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調解會開完之后,我們知道事情有了轉機,心里也安定了不少。現在能徹底解決,真是太好了。”
據悉,為及時回應和化解群眾遇到的噪聲困擾,廣州海珠法院已在前期與省環調委、海珠區司法局建立起信息共享、資源共用、糾紛共調的聯動聯調工作機制,此次噪聲污染糾紛的妥善化解正是機制開展的一個縮影。
廣東省環境保護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于2018年2月,是廣東省生態環境行政部門和廣東省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的群眾組織,屬生態環境領域的行業性、專業性省級層面人民調解機構。負責受理和調解發生在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的環境保護類民事糾紛和矛盾。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傅遠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