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城管部門在越秀區六榕街流花湖公園舉辦“‘分’享美好生活‘廣’播文明風尚”廣州垃圾分類宣傳進社區全民行動日暨2023廣州城市管理開放體驗活動,并在4月15日-16日期間,廣州全市、區、鎮街、社區四級同步開展全市垃圾分類宣傳進社區全民行動日活動。
調動家校社資源
(資料圖)
引導中小學生實踐垃圾分類新時尚
在背景板上的方線框中,貼著代表不同種類垃圾的圖案。學生需根據物品圖案,將線框中的全部物品貼到對應分類垃圾桶顏色的色塊內上。
“我完成了!”學生紛紛動手,完成時間最短的學生現場獲得了獎勵。這是越秀區主會場志愿者研學活動環節中的一幕。
活動現場,在不同主題的帳篷旁,來自全市不同學校的學生們有序排隊參與活動,在游戲中獲得垃圾分類理論和實踐知識。
研學課程采用PBL項目式學習,通過“你會為社區的垃圾分類提出什么倡議”這一驅動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對如何做好社區垃圾分類這一專題進行深入探究,并提出建議方向,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社區垃圾分類,解決實際問題。
參加活動的孩子們通過領取研學任務、收聽研學宣講、完成知識補給、開展志愿服務指導環節,沉浸式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工作。
“今天的游戲太好玩了,我在垃圾分類大灌籃環節中取得了勝利,還學到了很多垃圾分類的知識,最開心的就是獲得了研學證書。”家住流花街道的小朋友彤彤說,“我給社區垃圾分類的建議是,希望可以設計一個社區自己的垃圾分類吉祥物,遵守垃圾投放規則的小朋友可以獲得一枚吉祥物貼紙!”
為讓垃圾分類的意識在群眾心中扎根,依托家校社資源聯動舉辦的活動形式日益豐富。
在校園,有垃圾分類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垃圾分類主題手工比賽還有垃圾分類主題嘉年華。學校積極調動家校社資源,讓垃圾分類從“校”先行,積極推進學校垃圾分類工作,從教育做起,從校園出發,從娃娃抓起,不斷引導中小學生實踐垃圾分類新時尚。
“在校園,我們通過更適用于孩子們的形式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科普,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垃圾分類的概念潛移默化地成為孩子們的習慣,同時,也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家長、家庭,全民踐行垃圾分類。”東山培正小學副校長林丹娜表示。
多措并舉
社區垃圾分類入人心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如何在社區層面讓垃圾分類工作走深走實,廣州市多個社區都結合自身的基礎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當天,來自全市的具有代表性的垃圾分類社區在越秀區主會場進行了分享。
做好基層治理,離不開人民參與,推進社區垃圾分類也不例外。基層社區堅持黨建引領,讓居民事居民議,潛移默化地讓居民自覺、積極地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逐步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使社區的分類投放準確率得到明顯提升。
在番禺區小谷圍街星匯社區,“針對居民反映的投訴,社區居委會發揮溝通橋梁的作用,組織居民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召開居民議事協調會議,充分收集居民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向街道相關部門反映,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序落實。”分類專干陳碧云介紹。
在天河區龍洞街育龍社區垃圾分類推廣工作中,社區堅持協商制度,遇到問題堅持“坐下來、談到妥”。“初期寶翠園小區的居民對垃圾分類投放點設點的位置有異議,社區接到居民的反饋意見之后,積極跟進,社區黨總支部將街道職能部門領導、物業公司領導、有異議的部分居民代表請到一起座談協商,發表各方看法,共同探討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天河區龍洞街育龍社區居委會主任潘秋顏說。
基層治理任務重,壓力大,社區如何將轄內資源調動起來最大程度讓垃圾分類觀念走入人心是一道必答題。
在越秀區農林街中山二路社區,社區聯合轄區內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師生開展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宣講活動,以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進行垃圾分類,讓居民直觀地了解和學習到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分類方法,潛移默化地讓居民自覺、積極地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逐步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使社區的分類投放準確率得到明顯提升。
此外,優化設施配置也能更大限度地提升分類管理處置水平。“2023年,社區內各投放點全覆蓋安裝了智能視頻監控設備,投入使用后綜合提升了分類管理處置水平。各投放點發現和處置保潔、‘站桶’值守等問題的響應速度進一步提升,通過視頻分析,實現保潔力量投入最合理、管理效果最大化。”越秀區華樂街華僑新村社區居委城管社工郭展飛介紹。
“越秀區堅持基層黨建引領,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績效考核,作為區、街、社區三級書記‘一把手’工程,以社區為著力點,依托社區大黨委,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共建共治共享協調委員會等制度,形成黨員帶動、公眾參與、共同締造的良好局面。”越秀區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常態化開展主題宣傳、培訓活動,有效提升強化居民群眾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投放準確率。
市、區、鎮街、社區四級同步
全民行動掀起新風潮
志愿服務、分類游戲、小程序推廣……活動當日,市、區、鎮街、社區四級同步開展全市垃圾分類宣傳進社區全民行動日活動。主辦方將垃圾分類科普道具分發到全市各區,深入社區同步開展以“‘分’享美好生活 ‘廣’播文明風尚”為主題的垃圾分類進社區全民行動日活動。
在社區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積極引導市民關注并使用“垃圾分類羊城通”小程序,將垃圾分類宣傳送到居民家門口;同時,垃圾分類互動游戲也在社區掀起了一股垃圾分類風潮,“小手拉大手”進一步調動居民參與分類的積極性。
“通過創新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垃圾分類活動,讓社區居民充分認識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同時讓廣大市民對垃圾分類的方法、處理流程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積極參與到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來,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宣傳者、踐行者,共同提升城區治理品質,共同創建優美社區環境。”越秀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近年來,為了讓垃圾分類的意識在群眾心中扎根,廣州各區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各項主題活動,積極推進“學史力行辦實事、垃圾分類促文明”“踐行新時尚、低碳我先行”“我分類、我文明”系列主題活動,常態化組織垃圾分類“百家講堂”科普宣講,讓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鎮街、進社區行動,全市約1600個社區用創新的活動方式廣泛動員居民群眾、社會組織和市場力量“一起干”,營造良好氛圍,讓垃圾分類的意識在大家心中扎根。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全杰 通訊員:成廣聚、任曉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全杰 通訊員:成廣聚、任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