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人才供需對接系列活動現場
(資料圖片)
4月21日,廣東省2023年知識產權宣傳周主題活動及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人才發展大會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舉行。宣傳周主題活動現場首次發布“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廣州多項舉措入選。
在2023年知識產權宣傳周主題活動現場,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發布了2022年度廣東省知識產權“十大事件”“十大亮點”“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和“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系列典型案例”。此外,現場還正式啟動了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與廣州、深圳等10個地市共建知識產權強市。
廣州市代表發言表示,接下來將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強市戰略,出臺實施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綱要,深化中新廣州知識城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健全支持全面創新的制度體系,努力打通知識產權創造、應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面賦能廣州制造業立市,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知識產權人才港開港
由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知識產權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聯合主辦的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人才發展大會同日舉辦。現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知識產權人才港正式開港,主要提供四大服務功能,包括人才培養與運用、人才吸引與引進、人才服務與支撐、人才交流與傳播,將為大灣區知識產權人才交流與人才資源流動搭建良好平臺,為知識產權人才提供綻放光彩的舞臺。
“知識產權人才是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是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戰略支撐。”大會開幕式上,國家知識產權局人事司一級巡視員曹紅英指出,本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人才發展大會聚焦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需求,將有助于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人才的成長機制,促進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的規模、結構、層次不斷提高。
企業渴求知識產權人才
據透露,全國知識產權人才規模不斷擴大,從“十二五”規劃初期的8萬余人增加到現在的70余萬人,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規劃末,預計要超過100萬人。現場舉辦的人才供需對接會上,多家企業表達了對知識產權人才的渴求。“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知識產權行業近年來得到了蓬勃發展。”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律師隋喜鑫對記者表示,因為業務發展需要,企業對知識產權人才需求很大,僅專利代理師就需要招聘近20人,主要集中機械、電子、生化三大領域。
記者現場看到,專利代理師薪資待遇較高,資深的代理師年薪可達30萬-40萬元,甚至更高。“有3-5年或以上工作經歷的專利代理人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是很強的,如果薪資保障不了,也留不住。”隋喜鑫表示,專利代理師要求比較高,不僅需要有理工科背景,還要懂法律。應屆畢業生往往需要經過幾年的工作,才能勝任專利代理師。這個崗位對學歷要求也較高,以他所在企業為例,70%的員工是碩士或以上學歷。
“國家對知識產權越來越重視,感覺行業發展空間很大。”參加活動的五邑大學化學專業大四學生徐同學說,自己輔修了知識產權專業,目前已經找到了一家知識產權公司的工作,薪酬待遇符合預期。這次參加活動是希望進一步了解未來職業發展路徑。
“知識產權基層改革創新舉措”廣州入選舉措
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精準知識產權靶向對接,助力科創企業上市圓夢;
廣州市天河區知識產權局推動行政、仲裁、司法有機銜接,強化知識產權協同保護;
廣州市知識產權局多元互補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促成全國首單港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落地廣州。
2022年度廣東省知識產權十大事件
1.廣東頒布《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廣東省版權條例》《廣東省地理標志條例》,知識產權地方性法治體系更加完善。
2.廣東省人民政府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建國際一流灣區知識產權強省,首批建設10個知識產權強市。
3.廣東印發全國首個地方知識產權人才“十四五”規劃,實施重點領域知識產權“五個千人”培育計劃。
4.廣東發布國內首個《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工作指南》地方標準,建設354個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發明專利率先突破50萬件,每萬人高價值專利擁有量突破20件。
5.廣東構建“二十縱、二十橫”知識產權協同運營體系,深化知識產權與產業融合發展。
6.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揭牌運營,打造連接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全國性綜合服務平臺。
7.廣東制定發布全國首個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省級地方標準,構建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體系。
8.全省法院實現地級以上市知識產權審判全覆蓋,形成貫通三級法院的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
9.南沙海關等9家單位聯合簽署知識產權全鏈條協同保護機制框架協議,筑牢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基石。
10.省檢察院為地理標志產品提供全鏈條司法保護,護航灣區特色產業發展。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粵市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