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們采用拓寬加固的技術工藝,形成了6米寬的拐彎道回旋流,減少了水閘對橋梁的沖擊,還保護了海洋環境。”4月20日早上8點,在廣豐汽車城一期項目工地上,劉智華已經奔忙在施工現場。
(資料圖)
2000年6月,劉智華大學畢業后進入建設施工行業,現任中鐵隧道局集團公司二處廣豐汽車城一期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技術員、機電總工、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每個崗位的歷練都成了劉智華的人生財富。23年來,他始終堅持對品質的堅守,用“匠心”建設精品工程。
記者從南沙區總工會獲悉,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廣豐汽車城一期項目技術負責人劉智華今年獲評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施工現場的技術“尖兵”
技術是項目管理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技術方案是最大的成本,方案失敗,整個項目就失敗!”劉智華認為,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面對中標的項目要提前做好技術方案。只有這樣,才能讓項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盈利。
2022年2月,由中鐵隧道局承建的廣州南沙小虎二橋加寬工程歷經480天的全封閉施工,成功實現主道4改6,正式并入小虎島交通微循環網絡,滿足了南沙汽車產業發展、周邊企業及居民通行需求。
劉智華回憶道,小虎二橋拓寬改造將原有雙向4車道升級為雙向6車道。在參與可研設計的過程中,他帶頭克服技術業務骨干經驗不足的實際困難,推行師徒幫帶的制度,將10名新來大學生分配到招投標與技術方案工作小組,由項目技術骨干、商務經理實行“一對三”的幫扶,最終提出了“水中不設墩,把人行道改車道”的最優技術方案,及時取消了水上施工的技術方案,將安全風險與項目成本得到及時控制。
2022年6月以來,廣豐汽車城一期基礎配套設施(一期)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讓劉智華所在技術團隊成員容不得絲毫放松。從2022年6月到2023年1月,劉智華帶領技術團隊,對聯合水閘選址與重建的技術方案作了持續半年的討論與優化,最終推翻了原有的技術方案,采用了拓寬加固的技術工藝,形成了6米寬的拐彎道回旋流,減少了水閘對橋梁的沖擊,并規避占用海域,保護了海洋環境,也實現了”減少施工量不減價”的創效目標。
帶領年輕人進步的“領路人”
為了解決項目人手不足的問題,中鐵隧道局每年都會向項目工地輸送一批大學生。他們眼中的劉智華,是善于談心的“大哥”,是對待工作極度嚴苛的“長者”,更是帶領他們取得一次又一次進步的“領路人”。
為了讓大學生快速成長,劉智華在項目部推出了師傅與徒弟簽訂責任書,按照目標與計劃實現培養目標。他還總結出帶徒三部曲,首次是教會徒弟看圖、識圖、核算工程量。其次是教會徒弟拿著圖紙去現場識別各項工序。最后是手把手教徒弟如何做技術交底。
2020年7月,劉華森大學畢業便來到劉智華所在的項目部,從一名實習生干起。經過一年半的師徒幫帶,2021年7月,劉華森以驕人的業績晉升為工程部副部長。在劉華森的印象中,師父劉智華對團隊成員的工作有著嚴格要求。剛到項目工地,劉華森跟著師父參與聯合水閘項目。從看圖識圖到現場測量等,師父劉智華都毫無保留教給他工作方法。
為了讓徒弟劉華森少走彎路,劉智華還讓他每天養成寫工作日記的習慣。“每天記錄一下工作的得與失,對我剛到項目工地熟悉現場發揮了重要作用。”劉華森表示,讓他感動的是,在一次面臨返工的邊緣,機電專業出身師父及時拉了他一把,發揮專業優勢,每天利用工余時間幫助他完善專業知識面,讓聯合水閘項目現場得到有效推進。
回顧一路走來的職業生涯,劉智華最驚喜的是今年南沙區總工會將他推薦為“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對象。“榮譽是對個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項目團隊成員的一種精神鼓勵與鞭策。”劉智華說,今后工作中,他將珍惜來之不易的榮譽,發揮勞模業務專長和技術優勢,積極圍繞項目生產經營任務開展創新創效活動,凸顯“勞模領跑+團隊合力”的優勢,著力培養出了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為南沙的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丘歡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