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筆記本里有商家名片、聯系方式和產品信息。
5月1日,第133屆廣交會第三期展會開幕。穿行于展館中,不難發現,很多參展商采購商手里拿著一個個本子,這些本子上記著的是什么?
對于參展商而言,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下的是一筆筆訂單。“這位客戶需要這款可樂味軟糖,還有那款怪味豆,你幫忙記錄下。”了解到客戶需求,參展商小偉立刻拿出筆記本記下,并登記上客戶的聯系方式。
對于采購商而言,本子上寫滿的則是他們未來的合作機會。5月1日下午,來自巴基斯坦的Mussab Umair在一個助聽器展位前駐足停留,了解一款“中國智造”的醫用助聽器時,不忘手揣著一個厚厚的本子。
奔波于各個展區展位,為什么還要帶著本子?對于疑問,Mussab Umair自豪地向記者展示了自己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上面有著商家名片、聯系方式和他感興趣的產品信息。
原來,這個本子可以說是Mussab Umair的“生意經”。“每天走過這么多展位,見過這么多參展商和產品,只有把精華部分記錄下來,才能夠記得,到了展會后期,我會根據這個重點手冊逐一聯系對接,拿些樣品回去或者是去工廠考察。”第一次前來參加廣交會的Mussab Umair似乎對廣交會并不陌生,一問才知,原來他可以說來自“廣交世家”,他的爸爸、叔叔以及堂兄都是廣交會的常客,這個本子也是他爸爸教給他怎么用的,“廣交會可以找到很多商機!”
原來,作為一名就讀于湖北某高校的學生,他一方面計劃畢業后在中國的醫院工作,另一方面,也打算“子承父業”,在跨境電商平臺開設店鋪,向美國、加拿大和其他海外市場銷售醫療器材,所以這次來廣交會尋覓更多好產品。
“我現在是一名實習生,住在湖北黃石。”Mussab Umair靦腆笑道,他已經在中國居住了6年。如今,他已經是一名“中國通”,說著一口尚不算標準的普通話的他發現對方理解有困難時,能夠很快地用手機的拼音輸入法準確打出漢字。他表示,畢業后希望留在中國工作。問及原因,他毫不猶豫地發出贊嘆:“我太喜歡中國了,這里有很多我喜歡的東西。”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許曉芳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李波 實習生王開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