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網球有著“陸地版魁地奇”的稱號,參與者戴上頭盔或護目鏡,手持長棍,風馳電掣,用連接在球桿上的網兜來接球、帶球、射門,新奇有趣,同樣有著百變魔力,成為年輕群體追逐的又一項新潮運動。
在大學里最為流行
周六的上午,在一兆韋德城市運動館3樓戶外球場,20多名Magnet小眾運動社群的年輕白領,在教練團隊成員羅勰的帶領下,從最基本的規則開始學起,到慢慢地熟悉傳球、接球和射門得分,最后分成4個小組,輪番進行了一場對抗賽,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資料圖片)
羅勰介紹,棍網球起源于美洲印第安部落,被稱為“Lacrosse”,最初是為了裁決部落沖突而進行的比試,之后逐漸演化成為一種運動。這是一種使用桿頂帶有網袋的球桿作為持球工具的團隊球類運動,兩支隊伍同場競技。球員使用網袋控制小球,開球奔跑,并將球拋進對方的球門里得分。
這一運動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被引入中國,慢慢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得到發展。2015年中國棍網球協會成立于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都組建了棍網球隊或者社團。
契合當下融合潮流
與本報之前報道的飛盤、板式網球一樣,棍網球同樣契合當今世界融合發展的潮流特點。記者在現場體驗發現,這一運動的跑動和傳球像橄欖球,場地和人員配比像足球,對抗和鏟球動作又與曲棍球很相似,非常考驗隊員的手眼協調和反應能力。
羅勰表示,棍網球號稱是世界上最快的球類運動,從專業比賽來說,會分別制定男女比賽規則,男生相對來講更加激烈,需要相當技巧的同時,也伴隨著大量的身體對抗,需要佩戴很多護具。而對女生而言,規則相對溫柔一些,更考驗柔韌性,戴好護目鏡、牙套、穿好釘鞋就可以了。
“不管你是高矮胖瘦、年齡大小,在棍網球的場地上,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就我本人來說,我個子比較矮小,但我可以通過我的靈活跑位和柔韌性來參與,男生也不一定能打得過我。”羅勰說。
社群報名基本被秒殺
身材纖細的趙偲翰平時在健身房鍛煉,這是她第二次參與棍網球運動,“當定點動作和跑動結合起來,接球、傳球等所有動作都在跑動中進行,就會變難,穩定性和準確性變差。但這個項目既有運動又有大家的合作,比較全面,玩得還是很開心。”
隨著飛盤、陸沖、腰旗橄欖球和棍網球等新潮項目越來越火爆,年輕白領的運動身影活躍在小紅書、抖音或者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一些運動社群也由此誕生。以Magnet小眾運動社群為例,兩個小時的運動體驗課結束后,還專門留出了時間,供大家戴上裝備和護具,拍出又酷又颯的照片。
Magnet小眾運動社群主理人lynzi表示,小眾的戶外運動從去年開始爆火,“我們會通過公眾號、小紅書發布報名鏈接,基本上每一場的名額都是被秒殺。新手體驗課為228元一場,時長約兩個小時。”
活動主辦方之一的一兆韋德也很看好戶外運動的發展前景,除了社群活動,他們還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舉辦了飛盤、腰旗橄欖球等新興小眾運動的體驗課。一兆韋德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打造一兆韋德運動社區概念,利用自身場地優勢,引入更多戶外運動項目,方便喜歡健身的年輕白領到不同門店收獲多元的運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