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爛筍壇20,茄子干25。”3月26日,在浙江省泰順縣司前畬族鎮黃橋村第二屆文化旅游節上,村民周小蓮應接不暇。當天,來自泰順周邊縣市區和本地的1500名游客,相約“梨花節”,讓這沉寂的小村熱鬧了起來。
家家戶戶門前栽種梨花是黃橋老村的習俗,尤其是在黃橋的曉燕自然村,每到農歷春分前后,遠遠望去,雪白的梨花伴著老屋,別有一番景致。十多年前,受惠于生態搬遷政策的紅利,大部分村民搬到了鎮上,老村的資源卻未能很好得到有效開發。“我們一直希望通過什么載體煥發老村的生命。”黃橋村支部書記葉祥康和兩委班子集思廣益,2021年農歷二月,村里謀劃了首屆“梨花節”。
沒想到這一嘗試還真用對了勁。原本美景只是自我欣賞,經媒體報道、政府支持,這個小山村越來越受到關注,有來寫生創作的,有來收購咸菜的,更有外地老板前來尋找商機的。在民間,“梨”諧音“離”,并不受待見,但黃橋村民卻認為是“吉利”,利于和氣、利于生財、利于發展。2022年,黃橋村就充分利用毛竹、梨花等特色,加上吹仙亂彈、木偶等非遺資源,包裝了“歷史文化古村落”項目。“目前我們已改建了污水管網,修建了石板路,第二個觀景平臺也即將完工。”
正如3月26日活動當天,旅游的謀劃一點一滴地體現在了各環節中。比如,村民擺起了攤鋪,售賣咸菜、小吃。閑置的老屋里,志愿者們指導游客制作梨花書簽、拓染。在村口澆灌的水泥平地上,則擺滿了100多桌“梨花宴”,游客們一邊品味著美食,一邊喜滋滋地欣賞《梨花醉》《又見梨花開》等精彩節目。
“花開一時白,重要的還是要將資源整合,這樣才能促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據了解,黃橋村將繼續挖掘更多的鄉土資源,包括用好鄉土人才,將農文旅更好結合,讓梨花等資源變出更多“新花樣”,讓村莊煥發新氣象。
作者:謝寒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