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歲末年初,2022年西寧市城西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完成的7類20項民生實事項目,到了“交卷期”。1月3日,記者從城西區發展改革和工業信息化局獲悉,截至目前,這7類20項民生實事項目已基本完工,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新的積極成效。
據統計,7類民生實事項目中,教育服務方面,城西區建成并投入使用文逸小學、文苑小學及文苑幼兒園,新增小學學位3630個,學前學位450個,將大班額控制在1.76%,切實有效緩解了城西區學位緊張、入學困難等問題,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城西區建立了區域內中醫、康復、體檢三大聯盟,建成5個慢性病工作服務站,為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開展慢性病規范化管理。推進健康西區建設,優化家庭醫生“七進四送”服務,為6萬余名老年人、殘疾人、計生特殊家庭等重點人群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社會保障方面,城西區全面完成“物質+服務”社會救助改革試點,積極解決重度殘疾人生活困難,為他們提供康復訓練612人次。建成5個陽光輔具小屋,為老弱病殘孕及外地游客等群體提供便捷的共享服務。為1431名重度殘疾人提供22878次助殘服務。深化養老服務領域改革,為580名60歲以上城鄉低收入貧困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安裝家庭照護床位。
人居環境改善方面,城西區投資1.62億元,對46個老舊小區4980套房屋做改造。投資200萬元,對20部老舊電梯維修更新,有效保障小區群眾出行安全。在轄區建成13處幸福庭院,切實提升轄區居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公共服務方面,城西區投資1.9億元,建成城西區市民服務中心,將其打造成全省一流的智能化政務服務大廳。建成學院巷等3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便捷服務。為解決停車難問題,在城西區增設虎臺一巷路東、中華巷、文景南街等4處免費停車路段,允許居民在夜間、周末和法定節假日特定時段內免費停車。
文化惠民方面,城西區持續推進中小學校、各類社會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開展線上線下文化惠民活動88場次,舉辦體育賽事12場次,促進了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