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王瑞欣 報道)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下大氣力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更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
記者從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獲悉,為積極構建組織體系完備、產品服務豐富、政策協調順暢、安全穩健運行的綠色金融體系,2022年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結合青海實際,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央行低成本資金引導信貸資源流入綠色產業項目。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9家金融機構獲得人民銀行66億元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撬動貸款合計110億元,共支持省內36家企業的47個項目,預計年帶動碳減排量325.72萬噸。
結合青海實際,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從制度建設、金融服務、風險防范、監測評估、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層面搭建綠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操作性架構,推動將綠色金融納入全省生態經濟發展規劃、雙碳工作實施意見等頂層設計,為綠色金融發展匯聚了合力。同時,激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內部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將碳減排、節能環保成效納入授信審批考慮條件,持續規范綠色項目認定和統計,有效推動了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落地。
立足青海的資源稟賦,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供差異化、貼合式的金融服務,重點解決清潔能源項目投資回報周期長、風險因素不確定等問題,支持清潔能源集約化發展和風光水火多元高效調解能力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鄉村振興活畜貸”“江源農牧貸”等特色信貸產品,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擔保難等問題。截至2022年末,全省生態農業貸款余額達到136億元,同比增長18.9%。
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不僅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有益舉措,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徑。對此,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綠色金融體系,圍繞生態保護的金融需求,在資金結算、授信融資等方面探索新模式,加大生態保護與環境修復項目信貸投放,推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制定專項金融支持計劃,積極對接支持草甸草原、森林灌叢、河湖濕地、野生動植物等生態系統保護重點項目,助力生態良性發展。
下一步,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將繼續聚焦生態“高地”、產業“四地”建設和“零碳”產業園等重點工作,創新開發多元化金融產品和信貸支持模式,加強政銀企合作,幫助金融機構準確把握綠色發展重點方向、便利獲取綠色項目信息、積極對接資金需求,實現綠色項目精準識別和金融資源精準對接。同時,認真研判青海省高碳行業和企業低碳轉型的金融支持需求,有針對性地對金融機構開展轉型金融政策指導,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進程。
關鍵詞: 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