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把民生“溫度”作為發展的價值“刻度”,才能讓老百姓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最大范圍地凝聚共識、最大程度地激發力量。2022年以來,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在醫療、養老、托幼、住房、教育等領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列溫暖人心的舉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資料圖】
民生連民心,民心系國運。
翻開2022年民生成績單,厚重的民生底色彰顯著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從生活冷暖到樂業安居,從教育醫療到公共服務,一張張充滿溫暖的民生答卷,為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寫下最生動的注腳。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全省年內累計投入民政事業經費54.06億元,各項民政工作取得新發展新進步;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近30億元;
全省注冊登記志愿者63.04萬人,志愿團體達到7269個,記錄志愿服務時長244.78萬小時;
投入1061萬元實施困難殘疾人集中照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困難殘疾人肢體殘疾人手術與康復“五年行動計劃”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等項目,為101個社區以及1022名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13267人次……一組組數據中是持續增進的民生福祉,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追求,體現著一個國家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
用真金白銀兜牢民生幸福底線
這是一則連收了14年的好消息,這個好消息始終提到了一個詞——“提標”。
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月人均提高28元,提高到700元/月,增幅為4.2%;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年人均提高492元,提高到5676元/年(473元/月),增幅9.5%。這是青海省連續第十四年調整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為了織密編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聚焦民政推進鄉村振興職能使命,我省制定下發年度有效銜接實施方案,著力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年內交換監測人群基本數據30萬條,下發各地排查信息11.2萬條,確保符合條件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我省全面落實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政策,持續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連續第十四年調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并同步提高特困供養和孤兒保障標準,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近30億元;我省還持續加大社會救助改革力度,通過健全完善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等舉措,全省城鄉低保對象實現穩中有升,累計達到35萬人。
為了讓群眾生活幸福,我省不斷加大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力度。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省制定下發《2022年民政領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明確九項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全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持續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截至目前累計交換監測人群基本數據30萬條,下發各地排查信息11.2萬條,堅決守住了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不僅如此,我省還及時成立青海省養老服務標準化委員會,出臺了《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養老機構管理辦法》《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設施公建民營管理辦法》《星級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設施獎勵辦法》《推進養老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的實施方案》和巡訪關愛等多項政策措施,投入資金3.32億元實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下撥資金1.1億元為老年人購買養老服務,為32萬余名7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4.37億元,開展民政領域打擊整治養老服務詐騙專項行動,聯合省發改委出臺加強西寧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爭取國家激勵工作方案;調整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并召開全體會議,2個縣(區)成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地區;出臺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將部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
攻堅克難讓百姓共享幸福紅利
在青海,老百姓“穩穩的幸福”具體是什么樣子?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錢袋子”更鼓,“家底”更厚;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甩開膀子,鉚足干勁兒;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美德蔚然成風,文藝百花齊放;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仰頭見藍,推窗見綠;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回首過去的這一年,一條條惠民舉措,把一份份民生清單變為一幅幅民生畫卷,不斷溫暖人們的心田。
愛老幸福食堂就是一個“會客廳”,社區的每一位老人都可以像一家人一樣聚在一起;
“醫康養”式的托養服務功能日趨呈現,托起了殘疾人幸福的新生活,也為殘疾人撐起了一片藍天;
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是為了讓貧困家庭“解憂”;是為了給貧困學生“加油”……回望2022年,我省交出一份溫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民生實事工程扎實推進,落地有聲,件件有著落、件件有回音、件件有成效,每一項民生工程都見證著高原各族群眾持續攀升的幸福指數。
過去一年,我省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工作取得新進展,海北州、海南州實現“州內通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在西寧市、海東市實施“提升經營幸福家庭能力項目”;健全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實現兩項補貼申請“全程網辦”,累計為115650名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資金15185.5萬元;投入1061萬元實施困難殘疾人集中照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等項目,為101個社區以及1022名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13267人次,持續推進“肢體殘疾患者手術與康復治療”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手術282人次、康復治療335人;下撥資金7190萬元,實施殯葬服務、精神衛生福利和流浪乞討救助管理機構5個項目。
民生答卷,溫暖與分量并存,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全省人民正昂首闊步,向著更美好幸福的明天出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