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廣袤的荒涼戈壁,不僅蘊藏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也蘊藏著無限的機遇與希望!
每每走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總能看到戴著安全帽、身穿黃馬甲的光伏電站建設者們,海南州鐵蓋鄉村民程忠義就是其中一員,他已經與光伏電站打了8年的交道。
(資料圖片)
“塔拉”意為高原上的平地。青海省共和縣塔拉灘因海拔遞增分為一塔拉、二塔拉、三塔拉。這里是一片光伏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也是程忠義從打工者變身小老板的致富寶地。
回想以前由于缺少工作經驗和技術,程忠義輾轉各地打工糊口。2013年,返鄉的程忠義偶然聽說,國家電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要在家門口建光伏電站,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他參與了電站土建施工,沒想到這一干就是8年。“當時在光伏產業園打工,一天能掙200塊錢,工資比我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干活時的兩倍還要多。”程忠義回憶道。
自2014年參與黃河公司850兆瓦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工程建設,布置放點、鉆孔打樁,固定螺栓、支架安裝……程忠義和同鄉的小伙子們,跟隨青海清潔能源發展的腳步,一個項目接著一個項目的干。
“多出點工,就能多掙點錢。”勤勞刻苦、踏實肯干的程忠義,僅用1年時間就掌握了光伏土建施工所需要掌握的技術,收獲了來自電站建設的第一桶金。
2019年底,黃河公司開啟了“青豫直流”工程405萬千瓦配套電源建設的序幕,也就是在這時,程忠義用這幾年參加光伏電站建設賺的錢購買了鋼管樁打孔設備,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隨著青海光伏電站建設得越來越多,程忠義的事業也越做越大。“這要放在過去,想都不敢想!”如今,程忠義雖然仍像以前一樣穿梭于塔拉灘各處的光伏項目建設工地,但不同的是,他身后已經有了一支70人的施工團隊,其中大多數人都來自于程忠義所在的鐵蓋鄉。
“只要我們勁兒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夠把這份事業做好。”談到今后的打算,程忠義信心滿懷。光伏電站的建設既為鐵蓋鄉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養羊、清洗光伏板、園區除草、安保等工作崗位,拓寬了村民們的就業渠道。
近年來當地干部高興地說,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不僅強了能源發展的鏈條,也讓當地百姓搭上了清潔能源發展的“快車”,走上了“能源+鄉村振興”的致富新路子。
建設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方百姓,黃河公司見證著青海綠色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的無數美好瞬間。
關鍵詞: 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