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抓好油料生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
連日來,我省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立足青海實際,圍繞如何更好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展開了積極熱烈的討論。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畜牧業作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仁青扎西代表說,近年來,在青海省的廣袤草原上,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讓草原兒女搭上了“小康車”,奔向全面振興路。下一步,我們要以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為抓手,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鼓勵專業合作社,做優做強傳統優勢產業,系統地開展合作社創辦運營、財務管理、創新發展等相關知識培訓,培育一批敢想、敢干、會干、能干的,具有現代理念的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為合作社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邀請各方面專家深入實地走訪合作社,進行技術咨詢、業務指導等,不斷提升合作社質量和水平,逐步把合作社打造成技術精良、運作規范、經營先進、引領當地經濟發展的領頭雁;在實施畜產品質量認證服務上多謀出路,在提高本地畜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加大畜產品深加工以及其他二、三產業的發展能力,打造自主品牌,拓寬經營渠道,增強營銷能力,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花石峽鎮展現出農牧業更強、農牧區更美、農牧民更富的美麗畫卷。
畢生龍代表認為,畜牧業是廣大農牧民群眾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農業有基礎,牧業有優勢,農牧聯動有出路。近年來,貴德縣依托農牧結合、草畜結合的天然條件,以“種養結合、農牧互補、循環利用”為發展思路,促進生態生產生活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未來,要圍繞鄉村振興目標,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把產業振興作為基礎和關鍵,科學制定規劃,合理安排分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既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又帶動農牧民個人致富。同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以奮力推進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契機,農牧并重,逐步建立一條以糧帶草、以草促牧、以牧聚肥、以肥返田的循環產業鏈條,打造高原特色農牧產業融合帶,促進農牧業循環發展,推動畜牧業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轉變。建議對西部省份在人才、科技、機械操作、維修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上給予適當傾斜,促進農牧業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
王艦委員表示,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大抓手。雖然通過脫貧攻堅,青海的農村公路、人畜飲水、電網改造、通信設施建設都有較大提升,但相對城鎮而言總體落后,特別是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仍需完善,同時農村的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供給和社會保障能力亟需提升。建議加大對農牧區鄉村環境衛生整治的經費保障,適當增加基層環衛經費,加大農牧區和搬遷安置區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項目扶持力度,在鄉鎮或集中安置點設立垃圾中轉站,降低清運成本。進一步改善公共服務,特別要在強化農牧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上下功夫,著力解決好當前農牧區全科醫生、合格教師人才短缺,文化生活單一等問題,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發展,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深化對口支援工作,謀劃實施一批強基礎、惠民生、管長遠的重大對口支援項目,重點加強教育、醫療、產業等領域的智力支援合作,借助對口援青省市的優勢,進一步改善我省農牧區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巧借外智外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支援工作的互利共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