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王瑞欣 報道)監測記錄到水鳥6目12科59種、水鳥生態類群構成為游禽31種、水鳥統計總量年均保持在41萬余只。近日,在公布的《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2022年度)》(以下簡稱《監測報告》)中,青海湖野生動植物的分布與棲息地生境狀況的“家底”亮相,為科學有效制定保護措施提供了數據支撐。
掌握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動態及分布等信息,提升生物多樣性監測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從2007年開始,歷經16載,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形成了“四固定、三統一”(固定監測頻率、監測人員、監測對象、監測樣點樣線樣地,統一監測統計方法、監測數據匯交、監測報告匯編)的監測規范。據悉,2022年度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從2022年3月持續開展至2023年2月,系統完成了水鳥、植被、普氏原羚、黑頸鶴、猛禽、濕地類型與變化、水生態環境等監測。
據水鳥監測結果,共計監測記錄到水鳥6目12科59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種(黑頸鶴)、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種(角??、黑頸??、白琵鷺、灰鶴、大天鵝、白額雁、白腰杓鷸、翻石鷸);水鳥生態類群構成為游禽31種、占比53%,涉禽28種、占比47%;水鳥居留型構成為夏候鳥50種、旅鳥8種、冬候鳥1種;達到或超過世界種群分布1%的水鳥有14種。水鳥全年統計總量60.6萬余只,較2021年增加3.6萬余只;2016年至2022年7年間,青海湖水鳥數量年平均增加5萬余只,水鳥統計總量年均保持在41萬余只。
據黑頸鶴監測結果,共計監測記錄到黑頸鶴88只,較2021年略有下降;黑頸鶴分布點20個,較2021年增加2個;在20個分布點中監測到營巢地14處,較2021年增加3處。而普氏原羚監測結果顯示,在6個分布區域15個監測樣區510.24平方公里范圍內,監測到普氏原羚種群數量突破3000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