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春暖花開,滿城芬芳。漫步在海南州各地,處處涌動著文旅產業千帆競發、異彩紛呈的汩汩春潮,讓人驚喜、令人贊嘆。
(資料圖片)
近年來,海南藏族自治州依托豐富的文化、生態資源,運用“旅游+”思維,推進文旅深入融合,逐步實現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轉變。截至目前,全州共有A級景區13家,星級酒店(賓館)63家,星級鄉村旅游接待點162家,重點文旅產品企業38家。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鎮2個、鄉村旅游重點村5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35個。
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不僅提升著這座文明城鎮的精氣神,更豐富和滋養著各族群眾的精神家園。
如何讓這座鐫刻著文化印記的城鎮,在新時代的發展中煥發新的光彩?海南州委、州政府按照“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先行區”的發展目標,堅持“大手筆謀劃、大規模投入、多元化融合、精細化管理、全域化體驗”的文旅發展理念,不斷提升海南旅游發展規模、質量和效益,全州文旅產業呈現出持續、快速、穩定增長的態勢。
沒有過硬的旅游產品,發展旅游產業就是一句空話。
近年來,海南州圍繞自身區位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扶貧產業,結合生態休閑游、民族風情游等區位資源優勢,并以加快農村住房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為支撐,積極改善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按照“規劃先行、項目支撐”的原則,有序穩步推進“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既適應了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也體現了傳統民俗和地域文化。
走進貴德縣河陰鎮張家溝村,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村民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村民們在樹蔭下拉起了胡琴、跳起了鍋莊,孩子們打起了籃球、乒乓球。
說起這幾年的經濟發展,村黨支部書記丁玉成打開了話匣子:“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村里的民宿和農家樂,環境好了,來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村民們在家門口開農家樂就能實現自給自足。”“在農村真沒太多出路,只能靠山吃山,多虧政府引導搞鄉村旅游,我們才有致富的門路。”張家溝村村民王富成說。
投入州級財政資金1000萬元,扶持做強一批星級酒店和特色農家樂,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融“鄉景、鄉味、鄉愁”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品牌。推進旅游購物、餐飲和娛樂一條街建設,大力開發藏繡、藏蜜等文旅產品,深度挖掘好生態系統的保護價值、自然景觀的展示價值、歷史文化的原真價值,促進“圣潔海南”生態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海南州文旅產業正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全新的姿態、嶄新的面貌,破繭成蝶,迅速崛起。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海南州文旅資源推介會在西寧舉行,此次活動以文旅資源宣傳和非遺展示為主線,現場利用豐富的新媒體形式系統介紹了海南人文和自然資源,通過現場播放視頻畫面、介紹講解、特色展演等形式重點宣傳推介了青海湖南岸景區、貴德縣各景區、龍羊峽景區、宗日文化旅游景區、石藏丹霞景區、賽宗山文化旅游景區等國家A級旅游景區的自然景觀、特色亮點、風貌特征和服務功能。
推介會上,琳瑯滿目的旅游產品、多維度展示了文化特色、產業特色,叫響了海南州旅游品牌。最終,來自省內外的78家旅行社與海南州境內11家A級景區、36家星級酒店和31家鄉村旅游接待點洽談業務并簽訂合作協議。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在這里,文化、生態、旅游的融合交匯,讓詩與遠方從美好的憧憬變成可以愜意享受的體驗;在這里,旅游產業實現全面發展,海南州正乘著文旅融合發展的東風,綻放滿園芬芳,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