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守著一個國家5A級景區,重點打造魯沙爾國家旅游度假區,更新升級宜居宜業宜游新城區;
千紫緣、鄉趣卡陽、慕容古寨等景區基礎設施不斷提升,成為西寧市民最喜歡的網紅打卡地;
河湟民間文化藝術節、慕容古寨酩餾文化旅游節、千紫緣民俗文化旅游節等文化活動接踵而至,“以文鑄魂”在這里有了新注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精彩還沒完,獨特景色、田園風光、特色農業資源瞬間又帶給湟中區生態旅游一個新的靈感。
如何做好湟中區的生態旅游?湟中區已經找到了四個關鍵點。
自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以來,西寧市湟中區主動作為、積極探索,以塔爾寺國家5A級景區為核心,以打造魯沙爾國家旅游度假區為重點,以融合發展為路徑,不斷優化湟中區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新城區。
關鍵點一:以務實的舉措推動工作落實
編制規劃,要符合區域實情;推進項目,要符合區域實際。此外,提升基礎設施、增強文旅產業發展的造血能力和動能,歸根結底還是落在了“務實”兩個字上,結合實際印發的《西寧市湟中區貫徹落實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湟中區正在以務實的舉措推動各項工作落實。
據了解,湟中區編制實施《湟中區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西寧市魯沙爾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核心區城市設計》《湟中區共和鎮盤道花田鄉村旅游建設項目規劃》等,注重從產業方向推動片區發展,編制涵蓋卡陽、千紫緣等重要景點的旅游規劃,增強片區文旅產業發展的造血能力和動能,通過基礎設施整體提升、實施道路拓寬優化、山水生態修復、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全域文旅產業導入等工程,塑造“一城青山半城湖”生態旅游格局,進一步提升城區整體品質與風貌,將魯沙爾鎮打造成一座具有高原風情民族特色的生態園林小城,最終實現城區基礎設施有效改善、現代服務業聚集發展、城區人口適度規模居住的目標。
關鍵點二:謀劃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
湟中區在謀劃什么旅游項目?據了解,湟中區正在以魯沙爾打造國家旅游度假區為目標,實施河湟文旅小鎮、東山體育公園等項目,積極推進以蓮花湖為中心的“一核六組團”生態休閑旅游東部組團建設和以游客集散中心、鴿子麻巷、東山片區、清泉路、寺前廣場特色旅游商業街區為主線的西部組團建設;圍繞生態旅游,加大對上新莊藥水灘溫泉度假小鎮等項目招商引資力度,謀劃實施“云上群加”太空艙露營基地、長城文化公園、多巴滑雪場等文旅項目。爭取2023年省級文化和旅游發展引導資金620萬元,用于千紫緣、鄉趣卡陽、慕容古寨等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魯沙爾莊隆路、田家寨、共和等鄉鎮公路,持續提升景區的通達性和便捷度,推動景區景點提檔升級。
關鍵點三:促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湟中區多民族聚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河湟文化和卡約文化的發祥地,得天獨厚的歷史資源讓這里有了生態旅游的先天優勢。為了壯大文化產業,湟中區先后成功舉辦河湟民間文化藝術節、慕容古寨酩餾文化旅游節、千紫緣民俗文化旅游節等文化活動,為旅游注入文化元素和內涵,香巴林卡、新華聯童夢樂園、慕容古寨等入選“省級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點”,文旅融合不斷深入。同時,湟中區還堅持以體育賽事帶動旅游經濟,以旅游景區拓展全民健身,通過承辦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昆侖武術大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持續打造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昆侖武術大賽入選“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此外,湟中區還依托獨特景色、田園風光、特色農業資源,連續承辦鄉村旅游嘉年華啟動儀式等,大力發展以果蔬采摘為主題的休閑觀光農業集群,通過開發果蔬產品、花卉產品、中藥產品、禽畜產品等系列產品,建設集農事體驗、農產品采摘、旅游觀光等于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全區星級鄉村旅游接待點達到27家。
關鍵點四:優化客戶體驗提升服務質量
精品旅游線路的推出,推介會上的精彩表現,各種旅游產品的頻頻推出……湟中區的邀請函已發出,邀請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湟中一聚。
不過迎得來客就要留得住心,為此湟中區建立領導包聯景區景點工作機制,下沉旅游企業,破解發展難題,提升服務質量。按照《西寧市湟中區2023年旅游旺季服務保障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常態化的文旅市場整治和聯合執法行動,查處各類文旅違法行為,保障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充分利用湟中區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傳承和保護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開發青繡、唐卡、掐絲等文創產品,通過蘭州推介會、南京非遺體驗店等對外交流平臺,提升湟中區非遺可見度、影響力;高標準、全方位宣傳推介湟中區特色優勢,整體提升“遇見湟中區”文體旅游品牌知名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