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魚鳥天堂·海濱藏城”是海北州剛察縣對于自己的定位,更是這座小城自然生態環境向好的真實寫照。
這個坐落在青海湖北岸的海濱藏城,因為青海湖、因為湟魚,迎來了旅游產業發展的春天。
如今,圍繞湟魚洄游另一條重要河流沙柳河興建的湟魚家園已頗具規模,這里也已經成為當地最重要的一個增殖放流地,每年在這里舉辦的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暨觀魚節都會吸引大量的當地群眾和游客前來參與。
“去年我們放流了2000萬尾湟魚,今年預計再放流2000萬尾。”剛察縣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才旦說,最近幾年,放流的湟魚數量都在逐年增加,參與人數也在逐漸遞增。“去年剛察縣旅游接待人數達6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03億元左右。可以說,觀魚放流給剛察縣旅游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沙柳河畔,山花爛漫、鳥翔魚躍、景色迷人,真是觀賞自然風景的好去處。”來剛察旅游的山東游客趙先生說:“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真的太有吸引力了,網上經常看到裸鯉洄游奇觀的視頻,這次過來目睹了湟魚洄游整個過程,真是太震撼了!”
彼時,湟魚的增殖放流在剛察縣已經逐漸成為一年一度的傳統文化活動。2005年,剛察縣自發舉辦了首屆觀魚放流活動,并逐漸將這一活動延伸為一項生態環保教育活動。隨著活動影響力的擴大,2011年,觀魚節迎來了蛻變。從這一年起,觀魚放流不再是剛察縣自發的環保活動,而轉變為一項青海全省參與的保護湟魚活動。剛察縣也以此為契機,開始了旅游產業發展的二次創業。
如今,觀魚放流不僅為剛察縣旅游創收,更重要的是,觀魚放流已經成為當地民族團結最重要的平臺。
近些年,隨著剛察縣文化旅游產業不斷完善,知名度不斷提升,前往剛察縣旅游的人越來越多,農牧民群眾也紛紛放下牧鞭,拓寬了創業思路,創收方式有了大變化。環湖地區有草場的發展起了帳篷賓館,有牲畜的向游客賣起了自家農畜產品,有手藝的在縣上開起了藏餐吧。
泉吉鄉扎蘇合村牧民們開的帳篷賓館每年旅游季都會坐滿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每年旅游季都能賺得上十幾萬元。剛察縣依托高原海濱藏城建設、沙柳河生態走廊及湟魚家園的打造,以青海湖觀魚放流、三牲拉布則民間祭祀等民俗傳統節慶活動為文化主線,引導扶持民間手工藝人開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文化旅游產品。
如今,前往剛察縣旅游的游客不僅可以游覽青海湖、探秘湟魚洄游,還可以觀看多媒體歌舞劇,實地感悟倉央嘉措詩歌主題歌舞劇,進一步提升剛察“湟魚文化”“祭海文化”“昆侖文化”等文化內涵和“魚鳥天堂、藏城剛察”的文化旅游發展定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