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李珂
推薦理由:
居民一聲招呼,坐在電動輪椅上的王亮就沖向了防疫志愿服務一線,穿梭在各個核酸采集點。社區(qū)工作細碎繁瑣,他不厭其煩;自幼殘疾無所依靠,他笑對苦難。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殘缺的是身體,不屈的是靈魂”,下肢失去行動能力的人,也能“跑”得飛快。
(相關資料圖)
視頻制作:馬會波
感動事跡:
今年4月,邯鄲發(fā)生新冠疫情后,王亮主動報名加入志愿服務隊伍。除了睡覺,他幾乎沒離開過防疫現(xiàn)場。
凌晨4點,王亮起床準備。輸送冰盒里的咽拭子,在工作人員擺好的采集桌上擺好明白卡,從給核酸采集管貼編號、發(fā)管、收管,到核對采集名單查漏糾錯,再到送檢,一套規(guī)定動作下來,王亮數(shù)不清摸了多少管,換了多少個一次性手套。
電輪椅上的王亮,高度不超過一米二。他只能扭著身子,伸手夠著高低不一的手機,給居民掃碼錄入信息。幾天下來他胳膊酸疼得抬不起來,腿上磨出的水泡結痂又潰爛,“最多的一天,掃了1000多個碼。”穿著嚴實的防護服,王亮如廁更為不便。為了減少麻煩,他提前半天不吃飯、不喝水,需要清晨做核酸的時候,他連前一天的晚飯也省了。普通人都喊累的活兒,王亮說起來倒是風輕云淡。
六一社區(qū)有近八千人的核算采集量,尤其是頭幾天,入戶登記、人員造表、物資運送等工作量巨大。社區(qū)工作者和志愿者連軸轉,累倒了好幾個。社區(qū)書記孔慶蘭腿疾發(fā)作,王亮說:“姐,我是你的腿,你指揮,我干活!”
一諾千金。哪個核酸檢測點缺棉簽、酒精,一個電話王亮第一時間送到;醫(yī)療物資一到,他一上午至少拉三回;看到社區(qū)工作者、值班民警不容易,他每天平均跑五趟給大家買早餐……忙完社區(qū)“本職”工作,王亮回到家也不消停,惦記起誰家老人該買菜買藥了,誰家水管跑冒滴漏了,他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沒幾天就成了大家通訊錄里的“常用聯(lián)系人”。
腿部殘疾的王亮,凈找跑腿兒的活。穿梭在社區(qū),王亮經(jīng)常凌晨一兩點才到家。
一天下來,他能“跑”20多公里。
穿梭在社區(qū)運送防疫物資的王亮。
為了保持電車平衡,王亮的腰部吃力很是疲憊,社區(qū)工作人員心疼他,總說“亮亮,快歇歇吧”,可他最常回應的總是那句“沒事兒,我‘跑’得快!”
這位因“跑”得快而被大家熟知的王亮,因小兒麻痹導致雙腿喪失行動能力,自幼與輪椅相伴。但他身雖殘,志猶堅,曾在2004年接觸舉重運動后刻苦訓練兩年,在邯鄲舉辦的河北省第二屆特奧運動會上一舉拿下舉重項目的小組冠軍。雖已停止訓練,但運動員的經(jīng)歷賦予了王亮不屈的韌勁,他自力更生,在火車站開過三輪,在擦鞋店打過零工,還成為邯鄲首位考取駕照的殘疾人;他親力親為,自己辦戶口、辦低保,申請下廉租房給自己置辦溫暖的家;他樂觀陽光,2014年起就堅持“奔跑”在公益一線,扶助老幼病殘。
王亮在核酸檢測點忙碌。
自從今年4月被媒體廣泛關注以來,從邯鄲好人、河北好人,到登上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榮譽接踵而至,卻并沒有給王亮的生活掀起太大波瀾。
他還是“跑”得很快的王亮,唯一的不同是他沒之前那么忙了,也再不用每天凌晨4點起床了。王亮笑道。邯鄲城區(qū)恢復疫情常態(tài)化后,社區(qū)接到疫情相關的咨詢電話很多,王亮就自動成為社區(qū)的義務“接線員”。他的手機號依然對居民開放,居家老人頭疼腦熱要買藥,還是習慣性地第一個聯(lián)系他,鄰居家暖氣管道壞了,他拿起工具就趕了過去……只要居民有需要,王亮總是慨然應允。
對王亮來說,這不僅是求助,更是一種肯定和信賴,“我沒有那么偉大,只是努力做一個好人,助人行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王亮幫鄰居修暖氣。
王亮展示在河北省第二屆特奧運動會上獲得的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