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道促貿易 以貿易聚產業
——從中歐班列年開行首超500列看石家莊如何構建開放新格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12月29日,一列滿載100個標準集裝箱貨物的中歐班列從石家莊國際陸港駛向俄羅斯。至此,石家莊2022年開行中歐班列突破500列,同比增長140%,超以往四年總和。
中歐班列的高質量發展,為石家莊乃至全省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了哪些新優勢,為進出口貿易企業釋放了哪些發展紅利,為當地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注入了哪些新活力?記者進陸港、登班列、訪企業,一探究竟。
拓展新通道——開辟穩定國際運輸線路14條,輻射亞歐大陸國家和地區50多個
2022年12月29日上午,剛剛送走2022年第500列中歐班列,石家莊國際陸港總經理劉金朋又趕往剛竣工的鐵路專用線改擴建工程現場,協調籌備大型機械設備進場事宜。
“兩條裝卸線和58800平方米集裝箱堆場投用后,將滿足更多‘石家莊制造’‘河北制造’搭乘中歐班列去開拓海外市場。”劉金朋說。
曾幾何時,不靠海、不沿邊的石家莊,大宗貨物出口不是千里迢迢運至海港,走海運漂洋過海,就是承擔高昂的空運成本,搭乘飛機出境。
對外開放的急迫渴望,促使石家莊加快布局“新賽道”:依托鐵路物流樞紐優勢,建設石家莊國際陸港,創建京津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找準路徑,石家莊開拓物流大通道的步伐越走越堅定。
向北,開辟莫斯科、明斯克以及蒙古國等多條國際線路,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
向南,開行中老(泰)國際班列,乘勢RCEP覆蓋東盟,實現與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連通。
向西,開辟至匈牙利布達佩斯、捷克布拉格等地的多條線路,實現與歐盟、中亞的高效連接,打通深入歐洲腹地的陸上新通道。
向東,與天津港、黃驊港等沿海港口及全球海運巨頭深度合作,實現“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無縫銜接。
目前,石家莊中歐班列已開辟穩定的國際運輸線路14條,輻射亞歐大陸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實現了通江達海、貫穿歐亞,還以通道間的聯動,實現了陸海內外連通、東西雙向互濟,使曾經相對封閉的石家莊正在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
釋放新優勢——運輸時間較海運省時2/3左右,運輸成本僅是空運的1/6
自打2022年12月24日“邯石歐”中歐班列從石家莊國際陸港駛往塔什干,河北億豐童車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劉輝得空就會盯著墻上的世界地圖算時間。“家門口的中歐班列實現直達運輸,比以前通過其他線路轉運,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劉輝說。
相比劉輝的初次探路,河北坤元國際貨代公司總經理王玉芬將中歐班列確定為公司貨物出口最主要的運輸渠道。“以前,我們貨物從石家莊出口俄羅斯,走公海聯運至少需要45天,而搭乘中歐班列只需要12天左右,而且運費還降低了20%左右。”王玉芬說。
“我們算過一筆賬,中歐班列的運輸時間較海運能省時2/3左右,運輸成本也僅是空運的1/6。”劉金朋介紹,班列常態化開行還有高時效的優點,能保證貨物準時抵達,這也是外貿企業選擇它的重要原因。
高頻次、穩定開行等優勢疊加,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2022年,石家莊國際陸港已與邢臺、滄州、衡水、保定、邯鄲、廊坊以及北京、天津等城市聯合開通8條“+石歐”線路,開行的中歐班列累計發送貨物49320個標箱、貨重48.8萬噸、貨值101.17億元。
培育新產業——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加快構建現代化開放型陸港樞紐產業體系
中遠海運期貨交割庫房門前,工人們正在往倉庫里搬運新到的純堿;
中鐵特貨商品車分撥中心里,一輛輛裝著各品牌轎車的大型貨車穿梭不停;
……
走進位于高邑縣的石家莊國際陸港園區,不僅中轉場內車水馬龍,京東電商產業園、跨境電商交易中心等重點項目施工現場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
“投資2.5億元的京東電商產業園是陸港首個智慧型倉儲物流項目,建成后將延長園區供應鏈、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貨物揀選效率和物流效率。”高邑陸港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韓迎召介紹,“這個跨境電商交易中心項目,未來將開展跨境電商業務,能讓消費者和企業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以通道促貿易,以貿易聚產業。做大做強“通道經濟”的同時,高邑縣正在謀劃向“產業經濟”轉型。
“按照‘建樞紐、暢通道、強口岸、促貿易、聚產業、造新城’的總體思路,我們制定了石家莊國際陸港發展規劃,將做優做強臨港物流產業,升級拓展現代商貿產業,積極培育臨港制造產業,打造‘做優+拓展+培育’的一體化產業生態,加快構建現代化開放型陸港樞紐產業體系。”高邑縣委書記萬樹軍說。(河北日報記者周潔 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