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棟順著近乎垂直的引航梯向上攀爬。
1月17日正午時分,黃驊港引航站高級引航員楊炳棟乘坐拖船抵達指定登輪點,準備引領一艘外籍貨輪進港。
“港口的引航員,是迎接各國船舶進港的第一人,也是送走外籍船舶的最后一人,承擔著‘把世界引進中國,把中國引向世界’的光榮使命。”楊炳棟倍感職責神圣。
(相關資料圖)
楊炳棟正在檢查引航所需要的儀器設備。
“海上航行情況多變、風險很高,每次執行引航任務都深感責任重、壓力大。”楊炳棟登船前告訴記者,無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引航員都需要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出海引航。
楊炳棟(右)在值班室內查看船只班次動態。
冬日里的海面氣溫接近零下10攝氏度。楊炳棟背著沉重的工作包,艱難攀爬在貼附于貨輪船舷的引航軟梯,登上離海面十幾米高的巨輪主甲板后,徑直向駕駛臺走去。
在引航過程中,楊炳棟保持瞭望,確保安全。
“微速前進、右滿舵……”楊炳棟一邊與船長交流,一邊開始接替船長指揮船舶。
在楊炳棟的指揮下,這艘來自幾內亞的萬噸巨輪順利進入航道,開始向黃驊港礦石1號泊位駛去。其間,楊炳棟不間斷地保持瞭望和觀察設備的運行情況,并根據風流不斷調整船舶航向,協調避讓周圍船舶,確保行駛安全。
夕陽下,楊炳棟引航的外籍貨輪順利駛入黃驊港。
“長達60.5公里的黃驊港綜合港區航道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海港航道,但底寬僅250米。”楊炳棟說,引航員肩負著保障船舶和港口安全的重任。港口是船舶航行最復雜的水域,在狹長人工航道操縱船舶,稍有不慎就會發生擱淺、觸堤、碰撞等事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是人員傷亡。20余年來,楊炳棟安全引航中外船舶3900余艘次,數次化險為夷。
完成引航后,楊炳棟站在貨輪邊等待下一步指令。
傍晚時分,貨輪在楊炳棟的引航下最終安全靠妥泊位。一年365天,黃驊港的引航員們就這樣一次次在星光下守候,在風雨中引導巨輪靠泊,順著近乎垂直的引航梯向上攀爬……
楊炳棟乘坐拖船抵達指定登輪點,準備引領一艘外籍貨輪進港。
在楊炳棟的肩章上,一顆金色“羅經花”在夕陽的映襯下格外耀眼。他說,這朵花象征著神圣職責和平安吉祥,也代表了所有引航員對引航事業的一片深情。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