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農村,一些中小學留守兒童放假回家后,‘盯著手機不離手’成為常態。沉迷手機已經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為此面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沖擊’。”武漢大學一課題組對外發布的報告顯示,在調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使用專屬手機或者長輩的手機,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機看短視頻,三分之一用來玩手機游戲。他們因此呼吁,應當將通過積極干預、防止嚴重的手機沉迷作為關心與服務留守兒童工作的重中之重。(據《中國青年報》2月28日報道)
“仿佛掉進手機里去了!”“有的留守孩子為了打游戲連續5天5夜不睡覺。”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青少年沉迷手機的現象非常普遍,而農村留守兒童沉迷手機問題尤為讓人揪心。從報道來看,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祖輩老人監護能力較弱,學校的約束力有限,他們沉迷手機的情況更為普遍。
留守兒童過度沉迷手機會產生多方面的危害。視力下降、體質下滑、加重孤獨感、影響學習成績、損害身心健康,嚴重者甚至會喪失人際交往能力,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受到不良影響。留守兒童不應把美好的童年浪費在電子產品中,這一問題必須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治理留守兒童“手機癮”需要多向發力。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條件許可,家長應盡可能將孩子接到身邊,或者回到家鄉工作,增加陪伴時間。如果暫時沒有條件,則應保持良性的溝通,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學校和社會也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增加戶外娛樂和社會實踐活動,幫助留守兒童走出虛擬世界,在真實的世界中體驗成長的快樂。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對電子產品的監管,讓防沉迷模式成為手機標配,并出臺切實管用的游戲防沉迷規定,堵住引誘孩子沉迷電子游戲的漏洞。
把“掉”入手機里的鄉村少年兒童救出來,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對留守兒童多一些愛心和陪伴,讓他們擁有更加美好和充實的童年,擁有更加明亮的未來。(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