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張北縣數字生態發展現狀是怎樣的呢?
(資料圖片)
李鵬舉:張北縣地處北緯40~41°,是國際公認的發展云計算“黃金緯度”地區。近年來,我縣立足“中國數壩”和“兩基地、兩中心、一樞紐”發展定位,以數字經濟稅收和就業倍增計劃為引領,聚焦延鏈補鏈強鏈,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著力打造京津冀數字經濟隆起帶。截至2022年底,全縣建成數據中心7個,上架服務器規模52萬臺,實現稅收3.4億元,帶動就業5000多人,阿里張北數據中心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全國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張北縣被列入國家“東數西算”8個算力樞紐節點中京津冀的起步區。
圖為張北縣阿里廟灘二期數據中心。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張北是國際公認的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黃金緯度”。這里在發展大數據產業上有哪些具體優勢?
李鵬舉:張北發展大數據產業具備六大優勢。一是氣候冷涼。年均氣溫僅3.2℃,全年采用自然新風制冷模式天數達350天以上,可為機房運營節約降溫成本59%以上,年平均PUE小于1.2。二是區位優越。地處京津冀經濟圈與晉冀蒙經濟圈交匯處,是京津冀地區建設大規模、高標準數據中心的首選之地。三是電價便宜。創新建立了“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的“四方協作”電價機制,折合電價每度約為0.42元,有效降低了企業用電成本。四是能源充足。縣內風光資源富集,是全國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核心區域,目前已取得國家、省、市批復的新能源總裝機規模1600多萬千瓦,裝機規模827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20億度,可完全滿足發展大數據產業所需的能源支撐。五是設施完善。建成張北至雄安1000千伏高壓交流輸電工程1個,±500千伏柔性直流變電站3個,220千伏變電站6個,110千伏變電站9個,35千伏變電站11個。六是通道便捷。兩條國家骨干網絡經過我縣,并打通了和北京的三條雙路由光纖,實現了近零延時,這意味著在張北和北京發展大數據具有同樣的效率。
圖為張北縣阿里萬國數據中心—5A綠色數據中心。
主持人:近年來,張北從哪些方面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李鵬舉:2022年以來,全縣圍繞數字經濟倍增計劃,一是發展總部經濟,實現阿里客服、天貓優選等一批結算中心、客戶體驗中心、呼叫中心、IT及DT培訓中心相繼落地。二是大力推進數據中心建設,目前全縣共有12個數據中心項目,完成投資近1000億元,占地2291畝,未來建設規模將達到184萬臺服務器。三是建設大數據信息技術服務基地,共由4個園區組成,目前已建成兩個,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就業1萬人。四是大力發展大數據制造業,建設樂寧科技大數據產業循環經濟園區,總投資2.1億元。
主持人:請您談一談,張北如何利用先進技術服務智慧生活,讓更多群眾共享數字紅利?
李鵬舉:張北以云計算應用需求為牽引,不斷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實體融合。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強“冀時辦”推廣應用,574項公共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覆蓋率達100%。互聯網+教育,利用張家口市教育云平臺實現了“人人通”和數字化資源的共享,教師、學生賬號開通率均100%。互聯網+醫療,建成互聯網+醫療健康項目,覆蓋全縣5家縣級醫院、18家鄉鎮衛生院、340個村衛生室,打通了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信息壁壘。互聯網+社會治理,積極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基本實現全域全覆蓋。
主持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在推進數字生態建設的過程中,張北縣如何進行網絡安全防護,確保數字安全?
李鵬舉:在數字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制發《關于切實加強數據安全工作的實施方案》,推動國家數據安全戰略在張北落地落實。二是成立互聯網輿情信息中心,建立800名網格化輿情信息員隊伍,實現網絡輿情監測全覆蓋。三是組織開展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安全整治、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檢查等6大專項行動,建立網絡安全技術支撐隊伍和專家智庫,提升網絡安全防護水平。
主持人:“十四五”時期,張北縣在數字生態發展方面有著怎樣的目標?如何實施?
李鵬舉:我們將立足列入國家“東數西算”8個算力樞紐節點中京津冀的起步區,把握機遇。一是夯實數據中心基礎。加快推進電信智慧云基地、張家口算力產業園、愛特云翔數據中心等數據中心建設。到2026年全縣投運數據中心12個以上,可上架服務器容量達到200萬臺,比重占到全省50%左右,大數據及相關聯產業投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二是創新數字服務模式。引進先進服務器制造商和機電設備制造組裝企業,建成1個運營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加快推進大數據信息技術服務基地4個園區建成投運,到2026年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三是加快數字技術應用。建設大數據研發平臺和創新實驗室,大力推進“互聯網+”工程,建成一批無人超市、智能便利店、自助售貨機等新型銷售終端,形成規模化5G產業發展的生態圈,實現市民數字信息服務全覆蓋,到2026年全縣網絡銷售年零售額突破30億元以上,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樣本和新標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