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衛華(左一)和志愿者慰問北城村老人(中)。 受訪者供圖
3月27日,雄安新區容城縣,陽光明媚。
(資料圖片)
“無私幫助 溫暖我心”“愛心救助彰顯大愛 無私奉獻恩重如山”……走進呂衛華的辦公室,掛在墻上的錦旗頗為顯眼。
今年48歲的呂衛華是容城縣北城村人,也是雄安新區容城縣志愿服務聯合會會員、“公益順風車容城站”項目發起人。不久前,他被評為第八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這份榮譽讓我既意外又驚喜,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憨厚的笑容,樸實的話語,講到自己獲得的榮譽,呂衛華害羞地撓了撓頭,“組織給了我這么大的鼓勵,做公益是一輩子的事,我將繼續弘揚雷鋒精神,傳遞正能量。”
15年的愛心堅守
“為什么從事公益活動?”不少人都問過呂衛華這個問題。
“在我小時候,父親生過一場大病,多虧了村里好心人的救助,才讓家里渡過難關。”呂衛華說,這件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在課本里又學習了很多關于雷鋒的故事。那時,我就暗下決心,要做雷鋒那樣的人,把溫暖傳遞下去。”
呂衛華的公益之路始于2008年。
彼時,從事汽修行業的呂衛華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同時開始接觸網絡,玩起了貼吧。一天,他在容城吧看到一個求助帖,一個家住容城縣的12歲男孩身患白血病,但因家庭貧困,無法承擔治療費用,急需愛心人士救助。
經過反復求證,帖子的內容是真實的。呂衛華和朋友便急忙在網上發帖為男孩募捐。幾天時間,便籌集到3000余元。
“善款送到孩子手中時,看著他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神,更堅定了我做公益的決心。”呂衛華說。
之后,呂衛華多次捐款捐物,救助困難學生、孤寡老人。
2018年,在一次和村干部聊天過程中,呂衛華得知北城村有一位孤寡老人。
“雖然我和老人是一個村子的,但離得遠,之前也不了解老人的具體情況。”了解了老人的情況后,呂衛華經常去家里探望,給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逢年過節,他還會組織志愿者為老人包餃子、打掃衛生。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于被幫扶人,長期的關注尤為重要。”呂衛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容城縣中學生小旺,父母因病去世,年邁的爺爺獨自一人把他拉扯大。后來,爺爺也因病離世。也許是從小缺乏關愛,小旺膽小內向,對生人有嚴重的抵觸情緒。
“第一次到小旺家的時候,孩子遲遲不愿意出來見人,出來后,一直低著頭不說話。看到他躲閃的眼神,我的心都顫抖了,這孩子的內心該是多么孤獨啊。”呂衛華說。
此后,呂衛華一有時間就和志愿者們一起去小旺家,送衣物送水果,談學習聽煩惱。一次次交心談心,一次次噓寒問暖,小旺的臉上有了開心的燦爛笑容。
“如今,孩子上高中了,看到他健康成長,我打心眼兒里高興。”呂衛華說。
把溫暖傳遞下去
“把溫暖傳遞下去。”這是呂衛華的口頭禪。多年來,在他的帶動下,家人和朋友也加入志愿者隊伍中,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
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呂衛華接觸了“保定市公益順風車”項目。這個項目免費搭載有需要的路人,同時,也為熱心公益的人士搭建了奉獻愛心的平臺。
2014年10月,呂衛華發起成立了“公益順風車容城站”,并建立了QQ群,當時群里成員有30人。
免費搭載陌生人,不少人都認為是個“陷阱”。也正因如此,呂衛華的“順風車之旅”開始并不順利。
最開始做順風車的時候,有一次接兒子放學,偶遇一個小伙子在寒風中等車,呂衛華搖下車窗,問他要不要搭車,卻被誤以為是黑出租。為自證清白,他又是掏證件,又是讓兒子作證,小伙子才打消疑慮上了車。
幾年來,經過呂衛華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公益順風車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目前,“公益順風車容城站”下設11個鄉鎮分站,注冊車主1000多人。車隊除了免費搭載路人,還連續8年進行愛心送考活動。
雄安新區回遷安置工作啟動后,他又積極參與到“悅容行動”中,幫助群眾驗房交房、搬家入住。除此以外,他還常年組織開展清理街頭小廣告、到敬老院慰問、資助貧困大學生等活動。
“這么忙這么累,你圖個啥?”見呂衛華這么辛苦,身邊不少人這么問。
他總是笑著說:“一不圖錢,二不圖名,就圖一個愛字。”(河北日報記者 劉冰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