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卷新農潮
——河北省樂亭縣推動新型農業發展見聞
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科技變身“新農資”……當下,冀東大地春意正濃。春風過處,河北省樂亭縣一平如砥的大地上涌動著陣陣活力“新農潮”。從傳承農業粗放式經營走向用現代科技進行精細化作物管護,現代農業“新的打開方式”為樂亭縣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在河北省樂亭縣一家育苗工廠內, 工人正在檢查秧苗長勢。通訊員侯亞婷攝
90后“育苗男團”的“管理密碼”
在傳統農業中,農業生產是揮汗如雨、勤耕不輟的艱辛勞作。淳樸的樂亭農民把辛勤融入血脈,夏“種”三伏、冬“植”三九,將樂亭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冀東糧倉”。
區別于過去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固有形象,如今的樂亭新農人具備了更前沿的思想意識,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并且逐步走向職業化、專業化。
在樂亭汀流河現代農業園區盛禾育苗基地,90后負責人李志峰介紹,“我們在大棚里裝上了感應器,可以隨時通過手機實時查看棚室內秧苗情況。現在,只需在手機屏幕上點一點,就能根據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調節放風的時間與時長。”
新農人新在“新理念”。像李志峰這樣的90后“育苗男團”,把“青青秧苗”掌控于“方寸屏幕”上,通過現代科技實時獲取秧苗生長信息并進行作物管護,使大棚經營實現智能化、數字化。以往秧苗在不同生長周期曾被老一輩農戶被動“模糊”處理的問題,如今在李志峰眼里,都能用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進行實時定量“精確”把關。
“既對育苗感興趣,又對電子設備情有獨鐘。我一畢業就拉著弟弟們組建了個小團隊,到山東壽光一起學習先進的秧苗管理技術。”李志峰說。
從會種植到“慧”種植,李志峰等新農人十分重視對農業新興領域知識的汲取。“每個季度我們都會出去學習,物聯網、人工智能、無土栽培等都有所涉及,定期學習能讓我們保持狀態、常學常新。”
在他們經營的7個大棚里,常常看不見人在勞作,農業生產卻在“悄然”進行。“我們90后就是愛‘偷懶’。”李志峰笑道,“通過運用高效的技術手段進行育苗管理,實現了節本增效。”
博洋9號、“綠寶石”“花姑娘”都是盛禾育苗基地的暢銷品種。李志峰等人還經常依靠網絡做足市場調研,通過掌握“大數據”找準“大市場”,每年引進優質品種10余種,將產量高、品相好、受市場歡迎的新品種進行大規模推廣,帶動輻射周邊瓜農共同增收。
青年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在新技術運用、新業態推廣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樂亭縣出臺了農村實用人才選拔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積極培育選拔農村實用人才,并吸引新農人帶先進技術和先進經驗返鄉,以人才振興促進產業振興,喚醒農業農村發展潛能,帶動幫助越來越多的父老鄉親走上致富路。
圖為河北省樂亭縣胡家坨鎮電商基地。通訊員侯亞婷攝
電商助力做好“土特產”文章
“青春樂亭”“助農電商”“我們如此熱愛樂亭”……藍天白云下,位于樂亭縣胡家坨鎮電商廣場的涂鴉集裝箱建筑更顯艷麗活潑,布滿卡通字體的手繪墻面與周邊農村房屋相互映襯,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也因此成為當地新一代網紅打卡地。
在這里,胡家坨鎮盤活利用閑置坑塘、宅基地資源,創新搭建起樂亭縣首個農村電商平臺。近年來,樂亭縣深入探索農業新業態、新模式,以電商直播拓寬農產品銷售路徑,為傳統農業插上了數字翅膀。
“種得好,更要賣得俏!”胡家坨鎮農村電商平臺負責人崔家旗說,“我們每天通過電商銷售平臺銷售農副產品10余噸,日銷售額達10萬元。”
胡家坨鎮電商平臺銷售以本地優質農產品為主,紅薯界新晉網紅“西瓜紅”、精品甜瓜、設施仙桃等特色商品應有盡有,村莊附近分散的小農戶通過一根網線就能輕松對接整個互聯網大市場,大幅縮短了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供應距離。
為了使電商產業鏈發展得更為完善、成熟,胡家坨鎮還謀劃注冊了本土電商品牌,開辟線上專供生產線,把原來放在麻袋里的香米雜糧統統裝進精致小包裝,通過深度做好“土特產”文章,不斷筑牢鄉村振興產業基礎,持續推動農民增收。
“這種生產、加工、包裝、流通、銷售一體化的模式,不僅節省成本,還能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崔家旗說。
近年來,胡家坨鎮充分發揮進駐企業網紅孵化資源優勢,大力培養本土電商直播人才,將村干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脫貧戶等人群列為重點培養發展對象,圍繞電商基礎知識、電商主播實用技能、售后服務與技巧等內容集中培訓。同時,積極征選各村有意愿能力從事電商工作的群眾,制定培訓輔導及孵化方案,提供電商實踐崗位,廣泛帶動身邊農民群眾依靠電商創收致富,讓電商經濟助農、惠農,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在河北省樂亭縣胡家坨鎮電商基地,帶貨主播人正在銷售蘿卜。通訊員侯亞婷攝
魚菜混搭的現代農業“黑科技”
走進樂亭縣龐各莊鄉闞田村“魚菜共生”農業示范園,池中一尾尾松江鱸魚和紅尾鯉魚暢游正歡,生菜、芹菜等水培蔬菜鮮嫩碧綠,蔬菜根部的水與魚池里的水24小時不間斷循環流動。
在這里,養魚不換水、魚能鮮活成長,種菜不施肥、菜更有機新鮮。闞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瑤介紹,該村魚菜共生項目創造性地將微納米氣泡技術與魚菜循環系統結合起來,通過引進的微納米氣泡水發生裝置把氣體用高速旋回切割方式溶入水中,快速制取微納米氣泡水,提高氣體在水體中的溶解效率,為魚類提供充足的氧氣,再通過循環系統將微納米氣泡水運送至植物根系,促進植物生長。
有了現代農業“黑科技”的“加持”,闞田村大棚里的魚菜共生項目實現了魚肥水、菜凈水、水養魚的效果,每畝經濟效益在8萬元左右,與普通的大棚相比幾乎翻了一番。
應用溫室櫻桃籬壁式栽培技術、溫室智能溫控系統、節水灌溉技術、智能5G病蟲害監測……眼下,樂亭縣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層出不窮,有的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其間,樂亭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農業科技工作,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轉型和創新發展的20條措施》等政策措施,同時聚焦四大主導產業,積極與中國農大、河北農大、河北省農科院等單位長期對接,推動農業科技持續發展,讓更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服務本地農業發展。(通訊員 鄭惠文 河北日報記者 李寶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