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劉麗娜)“自從警務執勤點進駐油區以后,工農糾紛明顯少了,有個大事小情派出所出警特別快,有他們在,我們工人干活感覺心里更有底了!”這是冀中公安局霸西分局近期積極創新油區警務改革理念,進一步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全面深化“警企警地協作模式”的一個縮影。
(資料圖)
“油區范圍廣,最遠的雄安采油作業區南部油區距離派出所有25公里,以前油區出警得40分鐘,現在有了警務執勤點,我們的人5分鐘就能趕到”,霸西分局岔南派出所所長張惠凱自信地說。
岔南派出所是冀中公安局位于雄安新區內的唯一派出所,也是霸西分局唯一一個油區所,其管轄區域涉及廊坊、霸州、文安縣、永清縣、固安縣,雄安新區雄縣,主要擔負維護華北油田第二采油廠所有油、氣井的正常生產,管線油氣集輸安全,生產秩序及治安防范,消防監督等任務。
轄區點多、線長、面廣,加之警力有限,為最大限度發揮警務效能,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霸西分局立足《河北省冀中公安局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若干措施》,積極加強與企業溝通協調,積極探索建立“油區警務執勤點”制度,成為油區治理的“平安前哨”,為維護油區平安、護航企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企有所需,警有所應。按照局、分局統一部署,岔南派出所在前期建立雄安、文西油區警務室基礎上,將警力進一步向油區一線末端延伸,在油區易發案關鍵部位、涉油重點村莊設立了4個長期警務執勤點,在安保等重要時間節點另外設立7個臨時警務執勤點。“這些執勤點在油區遙相呼應,在聯動巡邏、快速處置警情、矛盾糾紛調解等方面發揮了大作用”,張惠凱說。
今年3月,警務點執勤人員在巡查時發現:雄安工區岔39-5計量站至岔39-9計量站集輸干線位于雄縣西狄頭村村北的一塊土地出現小片原油污染,立即通知油區值班人員和派出所民警趕往現場,經排查發現是由于管線“穿孔”造成原油泄漏。經一個小時挖掘后,民警和油區工人終于找到管線泄露點,原來是由于管線腐蝕老化出現細小沙眼,導致原油滲透到了地表。經妥善處理,此次管線穿孔事件順利解決,并因發現及時未造成大面積原油污染,為企業避免了經濟損失。
見之于未萌、化之于未發。“警務執勤點”實現延伸警務工作觸角“最大化”,在千里廣袤油區成為民警的“千里眼、順風耳”,各類風險隱患實現第一時間排查預警、矛盾糾紛化解實現第一時間干預處置,甚至消弭于無形。
在一張民警工作圖片上,一個名為“霸西分局工作記錄”的藍色提示框醒目地顯示在圖片左下角。這張水印相機照片真實記錄了民警們的工作時間、地點以及內容。“這張照片是我們派出所主動對接雄縣公安局昝崗派出所,對轄區廢品收購站進行大檢查,我們現在要求民警和警務執勤點值守人員,外出巡查必須用水印相機‘霸西工作記錄’進行拍照存檔,并認真填寫巡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其他警務點。”據岔南派出所民警介紹,這種用水印相機真實記錄工作信息的模式,因為方便操作、實效性強、客觀真實,已在整個分局乃至采油二廠推廣。
“警務執勤點由霸西分局、雄縣公安局及采油二廠聯合疊加管理,對執勤點工作情況進行月度考核獎懲。”霸西分局副局長梁軍介紹。為嚴格監督管理,霸西分局統一建立了警務執勤點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為每個點配備四名輔警或義警開展參與執勤。警務執勤點工作區、裝備區、備勤區功能齊全,配備防護盾、警棍、防爆叉、滅火器等反恐防暴處置裝備,以及執法記錄儀、強光手電、電臺等日常巡邏防控裝備。
進入新時代,企業和群眾對公安工作有了更高期望和要求。“我們警務執勤點堅持做到警力前移、屯警油區,民輔警會定期巡邏,為各個村莊村民發放法律知識、反詐騙知識清單,向周邊村民進行普法宣傳,提升大家法律素養,很大程度避免了一些糾紛和詐騙案件的發生”。
警務執勤點自設立以來,共出動巡邏力量300余人次,巡邏里程上萬公里,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問題30余個,目前油區無盜油、盜氣、盜電等“三盜”案件發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