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李健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刀光劍影,字正腔圓。5月1日晚,折子戲專場——“青年戲曲人才展演”(第一場)在河北省雜技團天緣劇場演出。劇場內座無虛席,豫劇《擋馬》、滇劇《王佐斷臂》、二人臺《頂燈》、秦腔《伐子都》、河北梆子《美猴王大戰金錢豹》五戲連臺,精彩不斷,讓觀眾一飽耳福,過足眼癮。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場熱鬧中到底有啥門道,這些門道有何玄妙?且聽六位主演細細分解。
《擋馬》:精彩開打是亮睛之處
豫劇《擋馬》首先上演,這是一出精彩的武戲。
《擋馬》又名《攔馬過關》,是一出新編歷史戲,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北宋年間的故事。天波楊府楊八姐因其兄楊延昭被困番幫,為打探消息,女扮男裝進入遼邦,途經一間酒肆,店主焦光普是焦贊的弟弟,焦光普因無通關腰牌難以回宋,欲盜楊八姐腰牌,并與之展開搏斗,后焦光普表明身份,二人欣喜相認,結伴返宋。
“做中有唱、打中有做”是武戲的難處,也恰是本劇的妙處,一套結合唱的盜腰牌身段表演極富幽默感。焦光普的飾演者聶金生向記者介紹:“最后的開打是本劇亮睛之處,通常,武戲的打斗場面總是敵對雙方打個你死我活,而在此戲中,楊八姐由于身份被焦光普識破,所以她是拼盡全力往死里打,而焦光普已經識別出楊八姐身份,他的打則主要是避讓、保護楊八姐。”
這段開打,充分利用桌子、椅子,準確把控各項高難度技巧造型,成為一段在特定情境里與眾不同的開打。
打得精彩,靠的是真功夫。今年36歲的聶金生,主工武生、武丑,從10歲開始練功,至今已近27年。“武戲演員基本上30歲以后技巧能力就開始慢慢下滑,我這個年齡演《擋馬》已經非常吃力了。”聶金生表示,“為了演好那些高難度的動作,平時必須堅持練功,幾十年如一日。”
《王佐斷臂》:展示文武老生四功五法
滇劇優秀傳統折子戲《王佐斷臂》劇情參照《說岳全傳》第五十五至五十七回的內容,故事發生在南宋時期,岳飛手下的參事王佐,為爭取失落番邦16年并被金兀術收為干兒子的忠良之后陸文龍重返大宋,自斷手臂到金營詐降,告知陸文龍其是為國捐軀的潞安州節度使陸登之子,最終勸降陸文龍投靠大宋。
王佐的飾演者李俞龍介紹,滇劇《王佐斷臂》是其恩師滇劇名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唐朝觀先生的代表作及傳承劇目之一,是一出滇劇文武老生的硬功戲,講唱持重,技藝并用,相輔相成。
唐朝觀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創新發揚,在戲中加大了道白的分量,運用滇劇胡琴聲腔正反調相結合的方法,板式為倒機一、二、三,倒板作為重點唱腔的引子,將人物內心和環境對應,通過演員低沉轉入高亢的聲腔演唱,表現主人公時間緊迫、心急如焚、內心糾結的情感,增強了聲腔的感染力和表現張力。
李俞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戲中借物傳情,根據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劇情需要,加用了紗帽翅子功,即翅子功單動、雙動、上下聯動等絕技,同時運用了髯口功的多樣性,全方位展示了文武老生行當的四功五法,表演要求演員具備唱念技藝俱佳的綜合能力。”
《頂燈》:“含燈大鼓”說唱融入呱嘴
《頂燈》是二人臺的傳統劇目,久演不衰。戲中,皮筋嗜賭如命,勤勞善良的妻子用頂燈罰跪這種看似粗暴實則充滿柔情愛意的懲戒方式讓他戒除了賭癮,此后,夫妻恩愛如初。
皮筋的飾演者王舜說:“二人臺非常接地氣,是帶著泥土芬芳沾著露珠、受老百姓喜歡的地方小戲。我們在表演中要帶著生活氣息,用真心演老百姓用真情唱老百姓,才能拉進演員和觀眾的距離,才能讓觀眾更好地感悟戲所傳遞的思想和精神。”
為了演好皮筋這個角色,王舜巧妙地將“含燈大鼓”說唱技巧有機融入二人臺“呱嘴”表演中,使得皮筋油嘴滑舌的人物性格更加鮮明。同時也展示了二人臺特有的道具霸王鞭和手絹的技巧表演,把二人臺帶鞭戲的表演特點展示了出來。
二人帶著生活氣息的表演多次令現場觀眾會心一笑。
《伐子都》:對演員唱念做打功力要求高
《伐子都》講述的是,鄭莊公寵臣子都在一次戰役里任副帥,嫉妒主帥潁考叔會得頭功,從背后放冷箭害了主帥,自己冒功凱旋。在慶功會上,子都酒后精神恍惚,幻視幻聽,竟看見了主帥潁考叔,受良心責備,嘔血而亡。
《伐子都》這個劇目很多劇種都在演,各有不同演法,秦腔《伐子都》的演法有何特色?子都的飾演者高鵬杰介紹:“這出戲對演員的唱、念、做、打功力有很高的要求,有繁重的技巧體現,遵循劇情人物需要,雖用技巧但并不賣弄技巧,要展現得恰到好處。”
《美猴王大戰金錢豹》:行當齊全,打斗精彩
河北梆子《美猴王大戰金錢豹》是一部大型新編神話武戲,取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該劇講述金錢豹占據紅梅山,欲強占鄉紳鄧洪之女,恰巧被從此經過的唐僧師徒得知。孫悟空、豬八戒分別化作丫鬟及小姐捉拿金錢豹,雙方展開大戰。
《美猴王大戰金錢豹》劇情跌宕起伏、行當齊全,生動演繹了孫悟空、金錢豹等經典神話人物形象,精彩的打斗場面是全劇一大亮點,展現了耍叉、毯子功、蕩子等高超的武戲技巧。
金錢豹的飾演者王震輝說:“金錢豹狂妄自大,看見孫悟空,顯露兇相霸氣,在表演中,要用恨不得把孫悟空吃了的心態去演,但也不能全部模仿豹子的動物形象,舞臺上還要講究程式化。”
王震輝的精彩表演博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王震輝向記者透露了一個故事,這個戲,他學了六七年,一開始因好奇耍叉,后跟師哥學,又到公園找老人學習耍叉,再向專業老師請教,終于掌握技巧。學習過程中,身上滿是傷,中間也想過放棄,但最后還是堅持下來。
美猴王的飾演者張騰飛對記者解釋:“說到美猴王,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出六小齡童塑造的經典孫悟空形象。而在這出戲中,美猴王這個角色需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是人學猴,演員要模仿猴的動作、神態;二是猴學人,要本身認為自己是猴,舉手投足模仿人。”
先看熱鬧再談門道
本場展演,武戲是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也吸引了不少兒童前來看戲。來自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的男生王子豪表示:“我是來看美猴王的,想看武打表演。”王子豪的媽媽表示,孩子正在學二胡,帶他來看戲也是想讓他接受一點傳統文化熏陶。
石家莊市民程女士表示:“今晚的戲曲表演非常精彩,尤其是武戲。”
梨園界素有“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理不服人,戲無技不驚人”之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武戲演員更如此,翻、打、騰、躍皆是苦功夫、硬功夫。由于動作危險性較高、藝術生涯相對較短,成才率、成角率較其他戲曲行當更低等原因,武戲演員現狀不容樂觀。“只要是武戲演員,身上都帶傷。”聶金生笑著對記者說,“我也多次想過偷懶甚至放棄,但因為熱愛,舍不得,最終還是堅持下來。現在國家政策很好,對武戲演員扶持力度很大。”
聶金生建議,要讓更多觀眾愛上戲曲,可以從武戲入手,讓觀眾先看到場面的熱鬧,再從簡單的念白開始,一點一滴接受戲曲熏陶,慢慢進入情境里,進而接受旋律,耳濡目染,就可接受大段文戲。“只有先看到熱鬧,才有興趣去了解門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