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旭光
5月6日,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帶來的廉政題材秦腔大戲《關西夫子》,將在石家莊絲弦劇場隆重上演,作為本劇的主演,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總監、“梅花獎”得主邊肖特別介紹了這部劇的臺前幕后,也讓觀眾有了“觀劇攻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歷史與當代的心靈對話
所有的歷史劇,都是歷史與當代人的心靈對話。
《關西夫子》是陜西省紀委監委、陜西省委宣傳部和陜西省文旅廳聯合打造的重點項目,以東漢大儒楊震的故事創作而成,主要表現了“暮夜卻金”“四知精神”等歷史典故,被列為陜西的“一戲一劇一片”,其中的“一戲”就是《關西夫子》。
楊震,字伯起, 弘農華陰人,素有“關西夫子”之稱。50歲方才步入仕途,受鄧太后(鄧綏,女政治家,25歲臨朝稱制,幫助東漢安然度過“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重用,為官正直。鄧太后去世后,他于公元124年被罷免遣返回鄉,途中飲鴆而卒,時年古稀有余。“我們原來有一個戲,叫《太尉楊震》,寫的便是他和漢安帝乳母王圣的宮廷斗爭,但這個戲給人的感覺是好人沒有好結果。于是我們決定重新創作一部廉政題材的大戲,時間段以楊震50歲入仕到荊州治理官場腐敗開始,到鄧太后下定決心整飭吏治結束。”邊肖說。
為了創作好《關西夫子》,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集中了全院的優勢資源,并特邀全國的頂尖專家加入主創團隊——包括著名編劇姚金城(主筆),著名導演張平,著名舞美設計李威和張鑫,著名燈光設計周正平,著名服裝和造型設計藍玲等人。2020年9月,《關西夫子》在西安首演,便榮獲了陜西省第九屆藝術節大獎榜首;12月到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得到了中紀委、中宣部、文旅部以及首都觀眾的充分肯定。“看了這部戲的人們紛紛表示沒想到如此震撼,不知不覺就被演員的表演和劇情吸引了,享受到一場精神文化大餐,更感覺到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古人的智慧,時刻警醒從政為民的理想價值不能變。”
“暮夜卻金”與“四知”精神
《關西夫子》分為出山、闖宴、卻金、驚變、情證、師道六場及尾聲,其中“卻金”一場是本劇的重頭戲之一。
根據《后漢書·卷五十四》中記載,作為學生的王密給老師楊震暮夜送金,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后來人們根據口語習慣,改為更接地氣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便是著名的“暮夜卻金”和“四知”精神,樹立起中國歷史上令人敬仰的一座豐碑,唐代詩人胡曾贊嘆:“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邊肖說,在這里楊震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唱段,朗朗上口,老百姓聽幾遍就能唱,說著便清唱起來:“天知楊震受重禮,地知王密進楊門。你知夜黑無人見,我知你是送金人。天地有知明鏡懸,做人怎能欺良心,你家境貧寒初入仕,何來煌煌百兩金?”
正是在恩師楊震“四知”的感召下,誤入歧途的王密浪子回頭幡然醒悟,“掙出泥潭,洗凈污濁”,并最終與恩師的女兒楊雪瑩結為夫妻。“王密這個人物很復雜,既有污點又有光彩,但也因此顯得真實可信,頗具代表性,很有現實意義。也使發生在2000年前的這段故事,讓人們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溫暖。”
邊肖說,《關西夫子》的劇本結構嚴謹精致,六場戲環環相扣,曲折跌宕,動人心魄,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強烈的現實感和韻味醇厚的秦腔藝術,表現了楊震的家國情懷和慎獨精神,以及懲貪反腐無畏生死的決心,必將為觀眾帶來一場震撼心靈的廉政文化洗禮。
值得欣賞的著名唱段
除了“卻金”外,第四場的“驚變”和第六場的“師道”,也都有著名的唱段,值得重點欣賞。
在“驚變”一場,楊震接到鄧太后的圣旨,被罷免刺史之職,學生王密則因被誣陷三項大罪革職入獄,此時背景轉到沅江岸邊,狂風呼嘯,大樹和蘆葦在風中搖晃。“這里的一段唱詞有20多句,屬于比較大的核心唱段。開頭‘風蕭蕭沅水寒前路茫茫’,引出后面的排比,‘怎忍看吏治敗壞盡亂象,怎忍看豪強兼并百姓殤,怎忍看稅賦枯竭社稷危,怎忍看權奸當道害忠良’,激揚悲憤,感人至深,聲情并茂,很有沖擊力和震撼力。”
“師道”中“苦諫太后”一段,是全劇矛盾沖突最強烈、人物情感抒發最徹底的高潮。楊震通過“農戶失地國大忌,流民成匪危社稷”“吏治頑疾不除去,糧賦枯竭國無力,大漢國運陷危機”等唱詞,告訴鄧太后,不徹底整飭吏治王朝就完了,“這一段要求我們的作曲二六板轉二倒板,二倒板轉慢板,一句慢板又轉到二六板,為什么?因為到了最后,如果大段的慢板觀眾坐不住;而二六板的板式結構是敘事性的,節奏較快,顯得更自然,觀眾更容易接受,也容易傳唱。否則,你把慢板弄的再大,難度再高,或許內行聽著喜歡,但是觀眾未必喜歡。”
四朵“梅花”同臺競技
根據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的安排,邊肖主演的《關西夫子》將于5月6日在石家莊絲弦劇場上演,屆時河北的觀眾可以現場領略這部戲的巨大魅力。
邊肖說,對于楊震這個人,可能一些人還不太熟悉,但是從“關西夫子”的稱呼中,便可想象到他的偉大。他們家是名門望族,四世三公,三國時代的楊修是他的玄孫,宋代詩人楊萬里是他的后人。他本來不愛做官,理想是通過教育教化民眾,如果后來沒有入仕,歷史上的地位可能更高,但是做官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留下了“四知”以及“慎獨”的精神。“這次到咱們石家莊參加會演,也是希望把這部有溫度、有力度、有高度的作品,展現給觀眾朋友,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關中文化的吸引力。”
這部戲的一大亮點,是演員陣容強大,共有4位梅花獎參演。他們都沒有挑剔角色的主次,只在意人物的塑造,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的藝術造詣。“這部戲集中了我們全院的優秀演員,藝術水準還是有保證的。除了我飾演楊震之外,李君梅飾演鄧太后,趙揚武飾演鄧騭,齊愛云飾演楊震夫人,都是梅花獎得主。稍微遺憾的是,原本飾演王密的王航,是“白玉蘭”獎獲得者,這次因為與梅花獎評選時間沖突沒有來,他的角色由我們同樣優秀的年輕演員擔當,雖然藝術呈現上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完全能夠勝任。”
邊肖建議說,如果觀眾是第一次看這部戲,不妨從四個方面去欣賞,“一是音樂,體會與其他劇種的不同;二是人物塑造,看看秦腔是什么風格;三是領略關中文化的特點,感受大西北文人儒雅中帶著粗獷的個性;四是人物造型,比如胡須并非傳統戲曲那樣帶著髯口,而是像影視劇里面那樣粘上胡子,更適合人們的欣賞習慣,也更真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