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河北秦皇島一小區發生驚險一幕,一名5歲女童被卡在4樓窗外的防盜窗縫隙,身體懸空,命懸一線。熱心居民和民警合力救援,站在3樓窗臺接力托舉女童雙腳40多分鐘,那一雙雙充滿“保護欲”的有力雙手守護了一個幼小生命的周全。
一起突發的偶然事件,一眾不約而同的默契,一種發自本能的向善……這樣的凡人善舉讓人不禁心生溫暖。
危難之際,這樣的善舉往往并非一時沖動,而是長期的社會養成,也必有著深厚的社會土壤?!坝蜅l哥”“烤鴨哥”“河北好人”……在我們身邊,這樣的凡人善舉不勝枚舉,日常生活中的熱心腸隨處可遇。他們的行為不轟轟烈烈,卻是細水長流般的見善而為、向善而行,反映著人性的光輝,總能觸動人們最樸素的情感,也最容易成為全社會廣泛認同的價值取向。
當“英雄”之名被注入普通、日常等新義項,總能形成強大的帶動力,每個人隨手量力為社會、為他人做點小事兒,便會成就一座城市最暖的底色、最強的力量。
然而,感動之余,我們也不要忘記深思和拷問家長監管的缺失和防護意識的不到位。“托舉哥”并不是超人,不可能隨時出現在孩子發生危險的任何時候,孩子的安全更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身為父母,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更是責無旁貸。
為孩子打造安全的成長空間,不再讓此類危險發生,讓“托舉哥”的無畏與愛心喚起一種更好的回應方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