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蹴球項目參賽隊伍實現全省各市和雄安新區全覆蓋——
小蹴球促進各族群眾大聯歡
身體微微前傾,左腳撐地、右腳踩球,輕輕一“蹴”,紅球撞擊藍球,藍球滾出場外……
(相關資料圖)
5月22日,河北省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蹴球比賽預賽激烈進行,場上各族選手全力比拼,場邊不時傳來陣陣喝彩。
蹴球是我國古代蹴鞠運動的一種形式,在滿、蒙、回等民族中較為流行。蹴球比賽在一塊10米×10米的正方形平整場地上進行,雙方運動員必須用腳掌“蹴”球,依據所“蹴”之球碰擊本方或雙方球的情況計算得分。該項目是河北省優勢項目,在全國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河北省選手曾經獲得男子雙蹴一等獎。
據了解,本屆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蹴球項目分男子單蹴、女子單蹴、男子雙蹴、女子雙蹴、男女混合雙蹴5個小項,先采用分組單循環方式進行預賽,然后采用淘汰賽方式進行決賽。
“瞄準再開始,別著急!”C組預賽中,張家口市橋東區回民小學學生董增睿和隊友于津悅相互鼓勵。
與賽場上的一眾成年人相比,由張家口市橋東區回民小學4名五六年級小學生組成的參賽隊格外顯眼,他們是本屆運動會平均年齡最小的隊伍。
據了解,張家口市橋東區回民小學已經開展蹴球運動三年。“在張家口市民宗局的支持下,學校建設了兩塊專業的蹴球運動場地,蹴球運動在一至六年級學生中實現了全覆蓋。”該校體育老師馮偉介紹,一至三年級主要通過體育課開展趣味游戲讓學生們對蹴球運動產生興趣,四至六年級則進行系統學習。學校還每年組織蹴球比賽,班班都能組隊參加。
保定市代表隊4名參賽選手中,有兩名來自保定市民族學校,該校開展蹴球運動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我校是河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基地(蹴球項目)。我們將蹴球運動列入課后服務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進來。”該校校長馬惠斌介紹,他們還通過為保定市北劉各莊小學、岳莊小學提供器材并開展培訓,促進這項運動普及。學校還向社會蹴球運動愛好者免費開放體育場地,以利大家切磋交流。
“我經常在保定市民族學校蹴球場地和很多愛好者一起練習,大家不論什么民族,只要喜歡,就能玩到一塊,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增進了感情。”保定市代表隊參賽選手之一、樂凱集團退休職工李曉紅說。
本屆運動會蹴球項目裁判長呂健力介紹,本屆運動會蹴球項目有14支代表隊參賽,實現了全省各市和雄安新區全覆蓋,是參賽隊伍和參賽人數最多的一屆,設置10塊比賽場地也是歷屆之最。
“蹴球融合了競技性、趣味性、觀賞性等特點,場地面積小,規則簡單。近年來,在各地的支持和推廣下,參與群眾越來越多。”呂健力說,越來越多群眾的參與,有利于河北省蹴球運動整體水平的提升,也促進了各族群眾聯歡交流。(河北日報記者楊明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