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上海廢物箱在哪里”的話題引發熱議。
今天(4月20日),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做客“2023民生訪談”時表示,部分區域確實存在道路廢物箱設置不合理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上海計劃按照三個原則,分三步動態優化調整全市廢物箱,持續提升公共區域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參考日本東京、法國巴黎等國外先進城市的經驗,上海公共場所廢物箱的優化調整從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后就已全面啟動。
(資料圖片)
為更好適應公共場所垃圾分類實效提升的需要,引導流動人群遵守文明分類習慣,營造低碳生活新時尚的社會氛圍,上海在2019年修訂了《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明確道路、公共廣場等地的廢物箱應結合道路和公共廣場人流特征、生活垃圾產生特點進行設置,廢物箱的具體位置既要方便投放生活廢棄物,也要方便分類收集和運輸作業。
“2019年全市有6.2萬個廢物箱,2022年上半年減至3.6萬個,當時有部分市民建議優化,我們調研后發現有些地方的廢物箱設置還不夠合理,所以到2022年底優化增至3.8萬個。”鄧建平表示,城市在不斷發展,廢物箱的數量與布局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優化調整。
鄧建平強調,上海公共場所廢物箱的優化調整始終堅持三個原則。
一是與市民出行路徑相匹配。每個公交站點、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一定范圍內要設置廢物箱,滿足市民上下班及出行過程中簡單投放隨身垃圾的需求。
二是與人流數量密度相匹配。在過街橫道線進出口,根據人流數量實際情況增設廢物箱,同時,在公共廣場、街心花園、開放綠地、網紅打卡點等人流密集場所,優化廢物箱的位置。
三是與精細化管理相匹配。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計完成了近2.2萬組道路廢物箱投放口的二次升級改造,引導市民群眾正確分類投放塑料瓶等隨身垃圾,今年將繼續推進優化這項工作。
還有不少網友擔心,廢物箱少了,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將抬頭。鄧建平表示,上海將分三步走,增強保潔收運措施,保證公共環境衛生質量。
一是持續推進沿街商鋪生活垃圾上門分類收集。在全市220個街鎮、4000余條路段、近20萬家沿街商鋪已實現生活垃圾上門分類收集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深化管理,合理調整收集頻次,做到定時投放與按時收集有效銜接,減少因等不來上門收集,部分沿街商戶將店內垃圾扔進道路廢物箱的現象。
二是結合廢物箱優化調整后的實際情況,持續做好道路精細化保潔。
三是持續強化公共場所巡回保潔。在人流量較大的商業區及廣場、旅游景區、軌交集散地周邊,增加機械化清掃及巡回保潔頻次,增加廢物箱生活垃圾收集頻次,減少垃圾滯留時間。
本文作者:陳璽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