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央廣網福州4月30日消息(記者龔雯)4月29日,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同期論壇“2023數字中國建設與數據可信流通論壇”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此次論壇由致力于構建數據可信流通體系的開放群島開源社區主辦,以“數智融合·聚勢共創”為主題。20余位來自數字經濟、數字技術、數據流通領域的產學研用界專家,圍繞數據可信流通前沿技術及價值釋放實踐、公共數據開放共享與融合應用、數據要素如何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和探討,并就數據流通技術及應用實踐、數據交易場所、數據資產化等話題作了精彩分享。
2023數字中國建設與數據可信流通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龔雯 攝)
論壇相關人員表示,數字中國浪潮下,數據這一重要戰略資源和關鍵生產要素,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釋放要素價值成為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舉措,數據流通、對外賦能則是數據要素價值飛躍的關鍵。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榮譽副理事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楊強通過開源視角,分享了聯邦大模型如何助力數據要素流通。易華錄高級副總裁梁敏燕在演講中談到,數字經濟正經歷由基礎設施驅動到數據驅動的動力變革,“建立數據可信流通體系,實現數據流通全程動態可控、驅動數據價值變現,已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深圳數據交易所董事長李紅光介紹說,數據的價值在于其蘊含的信息、知識,必須通過特定方法和工具,實現不同數據之間、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之間的融合,才能實現數據價值。而數據交易所的作用則是數據價值的發現、捕獲與倍增,“只有推動數據價值的釋放,交易所才有存在的價值。”
當前,“數據空間”正在成為全球數據流通的事實標準與關鍵選項,華為公司數據產業發展首席專家陳榮富就數據空間的理念、架構與實踐做了分享。他認為數據空間具有理念先進、架構完備、技術包容、場景普適等特點,能夠完善中國數據流通的體系架構并提供更豐富的場景支持能力。
同濟大學附屬醫院客座教授、锘崴科技董事長王爽認為,數據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要素的過程當中,需要很多技術支撐,隱私計算就是支撐數據要素化的核心技術之一。他在主題分享中提出,隱私計算構建了數據流通的安全基座,一方面在數據源層面上通過隱私計算平臺實現“原始數據不出域”,另一方面通過提供監管接口實現“數據可監管可追溯”,確保數據價值流通安全合規。
論壇上,多個單位進行簽約,并發布了數據領域重要研究成果及優秀案例。為便于企業規范開展各類數據處理活動,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檢察院、深圳數據交易所等單位牽頭起草制定的《企業數據合規指引》在論壇上作了預發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深圳數據交易所、廣東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交數據經紀(深圳)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了《數據經紀人評價規范標準》立項。開放群島開源社區2022至2023年度優秀共建單位頒獎儀式同步舉行。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