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5月21日,在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表示,自2022年末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以來,取得積極進展,積累有益經驗,但也出現一些痛點難點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試點效果呈“兩低三不”漏斗狀。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3月,有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中900多萬人完成了資金儲存,儲存總額182億元,人均儲存水平2022元,購買產品總額110多億元。648款個人養老金產品以銀行類定期存款為主(約占72%)。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實施4個月的效果呈“兩低三不”漏斗狀,即建立賬戶人數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例低、已繳費人數占建立賬戶人數比例低;產品供應不均衡、選購渠道不暢、民眾參保意愿不強。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真問題、關注實際情況、解決堵點難點,繼續完善個人養老金制度。
二是運行機制不平衡,共贏發展受阻。從個人養老金的參加人情況看,絕大多數參加人在銀行開戶,但各個開戶行僅提供其代理的產品,參加人并不可以自主選擇及購買到制度中所發行的所有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參加人也不可以在不同商業銀行之間變更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從產品銷售端看,絕大多數個人養老金產品在不同商業銀行平臺上架,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在產品上架過程中面臨銀行渠道費高、流程周期長等痛點難題,當前運行機制不利于個人養老金業務整體、長期、共贏發展。
三是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優勢特征不明顯。除部分人群可享受稅收優惠外,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中產品、金融服務等優勢特征不明顯。除個人養老金產品與制度外,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產品幾乎無差異,如個人養老金儲蓄存款中的各項定期存款產品,制度內、制度外同樣的利率/收益率,但制度內無法享受稅收優惠的人群需要為該部分儲蓄繳稅,即制度內同款產品最終收益率比制度外收益率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