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懲罰性賠償請求權作為消費者依法享有的法定權利,目的在于保護消費者的自身權益。但有一些“消費者”卻以牟利為目的,非為生活需要,購買大量食品、用品,從而索要高額賠償,濫用該權利。近日,四平市鐵東區人民法院于劍英法官就審結了兩起這樣的案件。
原告辛某在微信上向被告劉某發出購買大量熟食的要約,并對購買的種類、數量及包裝方式都做出相應要求。被告劉某在收到要約后,做出了與要約一致的承諾,并且雙方對買賣合同的內容(包括購買的種類、數量、價格、包裝方式、運輸方式及地點)達成合意。被告在原告下單后盡快完成了食品的制作和包裝,并采取保鮮措施檢查了食品的質量后即發出。原告于第四日簽收該熟食,同時錄制了開箱視頻,檢查食品數量和斤數與其訂購要求相一致,食品也無漲袋等現象。至此雙方都已按照約定履行了各自的合同義務,合同目的已經實現。另查,原告辛某在短期內三次向不同的銷售者購買相同或類似商品,以被告出售食品屬于三無食品,僅進行了真空包裝,沒有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表等為由,起訴要求退還貨款及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可見辛某的購買行為顯然并非為生活消費需要,而是出于牟利目的,且被告劉某經營的某熟食店經營手續齊全、合法,向原告銷售的食品符合法律規定,故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韓某通過微信在四平市鐵東區某蛋糕店購買一個生日蛋糕,被告發送了幾個蛋糕圖片后,原告選擇了有金箔的蛋糕進行預訂,收貨后原告韓某卻以金箔不可以食用和裝飾,影響食品安全為由,到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市場監督管理局未作出處罰決定,故原告提起訴訟,要求被告退還蛋糕款138元并賠償原告1380元。于法官了解案件基本情況后,立即與原告取得聯系,進行釋法明理,告知其以牟利為目的進行惡意索賠有違誠實信用原則,擾亂市場秩序,浪費司法資源,實不可取。原告聽聞后自愿撤回起訴,同時也深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對于兩起案件的處理結果,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裁判文書生效后,也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認可與稱贊。兩位當事人向于法官贈送了錦旗:“正義的守護者 人民的好法官”“公正執法揚正氣 恪盡職守解民憂”。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毛思博 通訊員 溫馨 鐵東區人民法院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