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古城位于重慶東南部,地處重慶、貴州、湖南三地交界處,建于清乾隆年間,面積0.28平方公里,是土家族、苗族、漢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特色十分濃厚,秀山古城秀美的邊城風光和樸實醇厚的民風讓很多游客流連忘返。
秀山古城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在百年時間里秀山古城逐步成為一座堅固雄偉的城池。如今走在這縱橫交錯的街巷,看著兩旁林立的商鋪會讓人不禁好奇,古城先民們是如何在這武陵山深處把一座偏遠之城發展成為一處商貿重地的?
秀山古城地處重慶貴州湖南三地交界處,有“一雞啼叫,三省皆聞”美稱。走進城內發現古城以“豐”字布局,十街兩巷縱橫交錯著,黛瓦白磚的古民居建筑流露出江南風韻,黑瓦飛檐的吊腳樓充盈著少數民族風情,明清風格的建筑錯落有致分布在青石板街道兩邊,串聯起古城的過往與當下。
(相關資料圖)
秀山古城始建于清朝的乾隆元年,朝廷改土歸流,秀山當地楊氏土司,自愿交銅印,獻封地。于是,朝廷派出了知縣夏景馥到這里尋找建城置縣的地方。在縣城西部有一處高千丈的秀山,丹崖翠壁,秀色如畫,知縣便以此為名,建立的秀山縣城。
在秀山古城內流傳著一段凄美的故事,在清朝改土歸流、秀山建縣之前,秀山地區歸土司統治,田園蠻荒人煙稀少,當地的土家族苗族與漢族互不往來大家立下“蠻不出境、漢不入峒”的規定。
河東一個叫烏陽的土家族小伙子邂逅了河西漢族員外家的千金水蓮,兩人一見鐘情相互愛慕,在梅江河畔的烏楊樹下決定無論生死都要在一起。
當時按照他們民族之間的矛盾是不允許結婚的,他們決定在一個雨夜私奔,不巧的是被圍困在梅江河畔,他們相看淚眼,雙雙投河自盡,滔滔江水瞬間吞沒了兩人的身影。
不久后人們驚訝的發現在兩人殉情處的烏楊樹上長出一條粗壯的樹干伸向河西,樹根上蔓生出一朵潔白的蓮花緊緊護住烏楊就像他們許下的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的誓言。
古城落成后夏知縣又指揮工匠在河岸上建起一座風雨廊橋,把梅江河兩岸連成一座川流不息的城,漸漸的兩岸各族文化在這里交匯,從此三地交匯處的古城變得熱鬧起來。
秀山修成建縣之后,梅江河水道得以打通,這里便商賈云集穿戴荊楚,造就了秀山商貿繁榮的碼頭文化,形成了以米換錢、以油易物的商業氛圍。隨著梅江河水運的日益發達,秀山古城吸引來了許多外地客商。
到民國時期秀山古城已經成為渝東南的重要門戶,但是因為水運的衰落,古城與外界溝通不便,古城的輝煌不再。10年前秀山古城終于通上了火車,有了高速,許多游客慕名而來。
如今秀山城內居住著1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到了一半以上,獨特的地域文化與秀麗風光,吸引著外界的關注,游人們紛至沓來。逛一逛秀山的老城,品嘗一下這里的美食,做一日悠閑平和的秀山人。
一鍋煮三省是每個來到秀山的人幾會都會品嘗的美食,煸成腌菜用青菜葉先焯后炸,爽脆可口,酸辣俱佳。三省的話需要貴州松桃的豆腐、無鱗刺少燉湯鮮美的攪攪魚,加水慢煮到沸騰。讓豆腐的香、腌菜的酸與魚肉的鮮在鍋中融合,直燉到湯底色澤紅潤魚肉切口翻卷,豆腐白嫩緊致,酸辣的香氣撲面而來,只有在三地交匯處才能成就這道一鍋煮三省。
秀山美食多種多樣,清晨位于武陵山深處的秀山古城開始熱鬧起來,香腸臘肉盤上案頭,饅頭熱面霧氣升騰,糍粑的香甜與米酒的清純彌漫老街古巷,在吆喝聲與相互問候聲中開始了新的一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