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已用23H1的業績展現了龍頭的實力。
但其核心業務硅片和組件仍面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的困境。
【資料圖】
隆基單季利潤創歷史新高
8月30日晚,隆基綠能發布了2023年半年報,其中23H1公司營業收入646.52億元,同比增長28.36%;歸母凈利潤91.78億元,同比增長41.63%,其中扣非凈利潤90.60億元,同比增長41.46%。
其中Q2單季營收363.34億元,同比增長14.32%,單季歸母凈利潤55.41億元,同比增長45.18%,創歷史最高紀錄。
在上半年光伏上游博弈激烈背景下,隆基的業績規模和增速均表現優異,組件和硅片的單瓦盈利提升。
同時考慮到上半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近20億,如果算上減值規模,業績更超市場預期。
再看上半年產品出貨情況,23H1隆基實現單晶硅片出貨量52.05GW,其中對外銷售22.98GW,自用29.07GW;
實現單晶電池出貨量31.50GW,其中對外銷售3.28GW,自用28.22GW;
實現單晶組件出貨量26.64GW,其中對外銷售26.49GW,自用0.15GW。
值得關注的是,電池的出貨量目前已超過組件,且對外銷售了3.28GW。
隆基作為硅片起家,后續又拓展成組件龍頭,電池片過去一直是短板,但是伴隨硅片的技術壁壘消失,光伏降本增效的核心落到電池技術上。
所以隆基近年非常注重電池的布局,且新技術一直對外保密,本次出貨量側面反應,隆基近年在電池的布局,已成效顯著。
產品層面,隆基上半年的新品,基于HPDC技術的高功率組件Hi-MO7,已在大型地面電站市場應用“Hi-MO5+Hi-MO7”,而基于HPBC的Hi-MO6的產品已大規模應用在分布式市場。
即使HPBC技術是隆基目前主打的路線,但是隆基也表示,類似于TOPCon,HPBC也只是過渡技術,而不是終極目標。
光伏龍頭差距的縮小,已體現在業績上
隆基中報業績確實亮眼,但其他可比公司中報幾乎也披露完成。
對比其他公司,探討下隆基的危與機:
統計可比公司2020-2023年H1的營收及利潤情況,從中可以看出,隆基無論在營收還是利潤,均較同行有領先的絕對優勢。
但也不得不提的是,同行的追趕速度也極快,例如晶科能源今年上半年營收規模就與隆基的差距在縮小。
歸母凈利潤方面,晶澳、晶科在2022年后利潤均加速上升。
除了業績,再看產能情況:
隆基是做硅片業務起家,并因堅守單晶硅路線而成名。
然而從硅片擴產進程看,另一位硅片寡頭TCL中環步伐緊跟,兩者產能不相上下,且TCL中環因具備半導體底子,技術水平優異,堪稱隆基強有力的對手。
再看組件,隆基維持了多年的組件出貨第一,但今年上半年卻被晶科以30.8GW的出貨量反超隆基。
而晶科近兩年也通過大量的融資擴產,目前組件的產能已與隆基縮小差距。
而隆基組件業務占65%左右,硅片占約30%,兩大核心主營,均面對同行的強勢追趕,不得不說,壓力巨大。
電池業務過去一直是隆基的短板,在硅片和組件穩坐龍頭位置后,疊加業內漸漸意識到電池技術是光伏降本增效的核心,所以隆基加大對電池的投入。
通威除了硅料也是電池龍頭,隆基對電池產能的投入有趕超通威的趨勢。
總體來說,龍頭們都在鞏固自己優勢的同時,向自己薄弱的環節進行縱向一體化,從原有的分工時代,逐步演變成自給自足的生產一站式服務。
但從業績和產能規模也可以看出,光伏因為內卷加劇,龍頭們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隆基目前仍占據核心地位,但如果隆基沒有技術上的持續領先,競爭對手的威脅也不可小覷。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