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能源保供能力和城市電力系統韌性對區域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我國是當之無愧的電力大國,建有全球最大的電力系統,但各地的電力供應量與消耗量差異巨大,需要通過獨步天下的特高壓技術和“西電東送”等舉措協調、保障各省市區的發電、用電達到均衡,有力支持建設與發展。
從今年上半年的發電量來看,仍是傳統的能源大省和產業大省位居前十,內蒙古、山西等省區充分發揮轄區內能源礦產豐富的有利條件,源源不斷的將大量電力輸送至其他區域,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大省為滿足極大的工業用電量和數值不斷攀升的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在接受發電大省輸送電力的同時,加強了自身電力供應系統的建設,增大了幅度不小的發電量,以增加電力自給率。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內蒙古、廣東和江蘇位居發電量前三,內蒙古和廣東的發電量都在3000億千瓦時以上。排名前十一的發電大省,發電量都在1500億千瓦時以上。其中,因水力發電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一直是重要電力大省的四川和云南同比下跌較大,四川跌去了近5%,云南跌去了近10%乃至滑落出前十。與之情況類似的還有同樣是水電為主的湖北,寧夏雖有下跌但幅度輕微,且本身就是向外輸電的大省。而以火力發電為主的河南發電量下跌了近4%并不尋常,若下半年情況得不到改善可能存在供電缺口。
結合2022年的用電量來看,今年上半年的發電前十省份,除去山西,都是去年的用電前十省份,河南雖然今年上半年發電量未入前十,但也距離1500億千瓦時不遠。內蒙古和山西僅今年上半年的發電量就接近去年全年自身的用電量,大量電力經協調支援給了其他省市區。
與之類似的,還有四川、云南、貴州、寧夏、甘肅等省區,但近年來,四川和云南頻繁遭遇極端天氣,發電量并不穩定,并且四川本身是產業大省,對電力需要逐步走高,云南大力發展的電解鋁行業也是耗電大戶,兩省面對所承擔的輸電任務開始有所吃緊。
而2022年用電量增速最快的十大省份里,安徽、河南、湖北少數幾個產業大省和山西之外,用電量驟增的省份是內蒙古、云南、寧夏、青海、陜西等能源大省,一方面是部分產業開始向能源產出地就近布局,一方面能源大省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本身也需要大量電力支持,全國范圍內的電力供應與耗用需要進一步梳理以更好滿足各方需求。
近年來,我國每年新增用電量都在3000億千瓦時以上,從今年上半年的發電量來看,包括發電量常年排位靠后的四大直轄市在內,大部分省市區都在努力增加自身發電量,從而增強電力自給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