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0月首個交易日,國內期市大面積收漲,能化品種表現最為強勢。截至10月10日下午收盤,原油、低硫燃料油漲超11%,燃油漲超8%,PTA漲超6%。棕櫚油、短纖、焦煤等漲逾5%。
業內人士表示,國慶節長假后首個交易日,各品種正在消化長假期間外盤的漲跌情況,行情以補漲或補跌為主,原油是領漲品種。未來國內穩增長政策將持續發力,與基建相關的黑色、有色品種或受到支撐。而海外經濟仍面臨較大的衰退風險,能源化工等品種或走弱。
長假期間,多個消息對商品期貨市場影響較大。宏觀方面,10月3日公布的美國9月ISM制造業指數創近兩年半新低,暗示美國經濟動能衰竭。10月7日公布的美國9月非農就業數據強于預期,令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再度增強。
目前,歐美央行加息動向和歐美地區經濟前景仍是對市場影響最大的宏觀因素。光大期貨認為,無論是通脹持續導致美聯儲激進加息,還是通脹回落導致美聯儲溫和加息,結果均是需求走弱,不利于大宗商品市場行情。該機構認為,美元是大宗商品的計價貨幣,與商品價格天然呈現負相關關系。在美聯儲貨幣政策沒有明確轉向之前,美元指數難以見頂,大宗商品價格將承壓。
原油方面,“歐佩克+”10月5日舉行的會議決定,自今年11月起大幅減產,在8月產量的基礎上將月度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這是2020年以來的最大減產幅度,規模相當于全球日均石油需求的2%。
南華期貨研究所策略分析師王建鋒表示,當前原油整體庫存偏低,供需情況偏緊,減產無疑會給原油帶來支撐。然而,海外通脹水平高企,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央行持續加息縮表,預計四季度原油難以出現單邊行情,大概率以寬幅震蕩為主。
展望后市,業內看好國內“銀十”傳統旺季需求對部分商品的支撐。卓創資訊宏觀研究員劉新偉表示,當前“保交樓”政策可能會激活部分施工,竣工和施工鏈存在邊際改善態勢。10月對大宗商品市場尤為關鍵,后續政策支持力度會影響市場預期。
中泰期貨宏觀經濟與金融期貨分析師李榮凱表示,美聯儲非常規加息路徑延長,四季度風險資產的交易主線或仍是強勢美元。而海外經濟硬著陸風險正逐步累積,歐元區四季度進入顯性衰退的概率較大。商品市場在四季度回落的概率仍然較大。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