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研背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季度以來,國內豆粕現貨基差一路飛升,伴隨生豬養殖利潤逐步擴張,飼料需求轉好,原料也普遍迎來較大幅度的上漲。10月以來全國各地豆粕現貨基差突破1200元/噸,現貨價格突破5000元大關。豆粕價格波動頻繁,市場操作難度加大。
國際方面,美聯儲加息步伐持續,美元匯率升至 22 年來新高,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加劇,大宗商品承壓運行;美豆收獲工作加快,南美巴西等國大豆播種工作持續推進,不確定性增加。而年初巴西大豆的減產也導致當前市場的供應主要由北美提供,大豆貼水搞起。供給擔憂持續升溫。而國內方面,近期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美灣裝運出現問題,使得原本供應緊張的豆粕不確定性繼續增加,油廠榨利虧損,下游需求良好,油廠主動提價。豆粕現貨市場矛盾增加,華南地區表現明顯。為此進入廣東地區調研市場實際情況,為后續企業采購銷售經營提供指導。
二、調研路線
廣州—東莞—佛山順德—珠海
三、調研信息
【企業介紹G】
公司是飼料企業,在順德、江門等地共有6家工廠,主做水產料,其中特水料占比基本能達到7成以上,除此以外,兼營禽畜料、動保以及部分獸藥產品,6家工廠總體產能在80萬噸左右,近幾年飼料實際產量在42-45萬噸。企業采購貨源主要來自貿易商和油廠,油廠占比基本在7成以上;
【調研情況】
1.飼料配方:普通水產料和畜禽料差別不大。但特水料主要針對肉食性魚類,因而其配方中一般要采用魚粉、蝦粉、豬肉分等動物蛋白原料,配方占比在40-50%左右,相較于此,植物蛋白配方相對穩定,豆粕用量一般在20%左右%,剩余部分主要為填充料,考慮到飼料品質,米糠粕、棕櫚粕等雜粕用量很少,特水料當中用的格外少,但是普水料中往往會用一點;油脂在飼料中也會使用,一般使用4級豆油,添加比例不固定,因為動物蛋白原料中通常都含有油脂,所以實際添加量很少,一般在2個點左右,甚至更少使用,企業每年豆油用量大概在12000-13000噸左右;
2.庫存:物理庫存正常是5-7天,受庫容限制,每天100噸豆粕用量,合同基本是隨采隨用10-15天
3.需求:今年水產啟動周期相對偏晚,7月份以前水產料需求基本沒有增長,到8月份以后增長相對比較快,認為今年廣東地區水產料產量總體是持平或者略降。廣東地區水產淡季和季節性關系很大,例如部分熱帶魚(如鯧魚、羅非)低于20度很快就減少采食,但是其他魚種需求降相對較慢,不同的魚對外部環境耐受性有較大不同。去年氣溫下降很快,所以國慶后水產料用量下降比較厲害,但是今年沒有很嚴重,緩慢下降為主。
4.終端養殖:廣東地區高端水產料占比基本在5成以上,企業特水料占比一般在7成,菜粕在特水料中對于豆粕的替代效果比較差,近年來水產需求穩步增加主要源于單產的不斷提高。按照魚種分類來看,草魚產量占比基本在20%左右,羅非魚占比20%,其他魚種中包括生魚、加州鱸、黃鱔、鰻魚等。其中加州鱸成本為9-11元/斤,草魚4-5元/斤。每年11月前后都是魚大量出塘的時期,價格相對較低,很多普通水產已經進入虧損狀態。不過雖然當前有虧損,但企業不認為會影響到明年的投苗,因為對于養殖戶而言,可能更多考慮通過調整投苗結構的方式來改善養殖利潤。從下游消費結構來看,廣東水產家庭、餐飲居多,但部分魚種如羅非魚出口量占比相對較大,普遍在7成左右。
5.采購策略:現在終端對于豆粕的價格都是被動接受的,但不會因為價格而減少豆粕采購量,企業采購中,在9月份以前沒有用很多的高價豆粕,這部分貨源主要是7-8月布局的,一般成本都是在4000-4200,后來9月底,豆粕價格快速上漲開始擔心價格太高而不敢買影響后續采購量,后續更多考慮隨采隨用,不會考慮建立太多遠期頭寸;
6.對于基差的觀點:9-10月豆粕基差和今年2-3月存在本質的區別,首先當時是需求淡季,而且豬的養殖利潤明顯不好,但是現在的需求很好,另一方面,2-3月可見的是廉價的巴西大豆已經開始發船,所以就成本端而言,也難以支撐基差維持高位;
7.期貨盤面:不考慮轉月,成本太高,M01合約和15價差都比較高了,盡可能加快點價。
【企業介紹H】
公司是當地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水產料生產企業,華南片區也是集團企業最具有優勢性的區域,其中在廣東地區廣東共8家工廠,飼料年產量達到80萬,其中畜禽料產量約為十幾萬噸,但本次調研的工廠僅生產水產料,工廠主做淡水料,市占率較高,口碑較好,特水料也只是近年來才開始參與,今年該工廠1-9月共生產11萬噸,10-11-12月每個月產量大約在20000噸,所以今年有能力達到16-17萬噸,去年才12萬噸,特水料1-10月份產量同比增幅達到20000噸,同比增速在40%左右,其中普水料產量下滑,主要因為需求的下降而產生轉養,而特水料的上漲也同樣受轉養影響較大。
【調研情況】
1.飼料漲價情況下的經營策略:受原料價格上漲,企業上半年經營受到一定影響,企業利潤受到影響,并且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不僅在于豆粕菜粕等植物蛋白,其他小品種漲幅更大。飼料價格的上漲一方面受到成本抬升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市場的定價機制有較大的關系,本輪漲價期間,龍頭企業定價優勢還是比較明顯,而公司近幾年剛介入特水料市場,以質量為目標牽引,同時讓渡一部分利潤以保持市場的占有率,品牌口碑在不斷改善中;
2.飼料行業特征:行業以渠道銷售為主要經營模式,多數產量通過經銷商代為銷售,因為從賬期而言,經銷商往往比養殖戶更具有回款優勢,同時以長協的方式確定產銷量情況,這也導致了整個飼料行業的生產利潤同時受到貿易商讓利政策以及成本兩方面因素的影響,根據企業非準確拆分,在飼料成本結構中,一般情況下,水產料中飼料原料基本能占到80%以上的生產成本,今年能達到90%+,人工、電費、折舊、三費等基本能達到10%左右,這也意味著今年來利潤相對比較薄弱,并且,在某些情況下,禽畜料的生產成本基本能達到總體成本的95%以上。并且近年來,市場參與方的增加,以及龍頭企業定價能力的提高,也使得整體行業(非龍頭企業)向下游轉嫁成本的能力在減弱,行業利潤周期波動比較顯著;
3.采購及庫存情況:企業基本以和油廠直采經營為主,采購計劃的設立基本也是以銷定采為主,但分廠采購基本沒有太多自主權,成本完全取決于總部的持倉以及點價成本,對于實際的工廠的利潤缺乏太多自主權,主要是合同的執行、計劃的上報以及對庫存的把握。當前情況下企業不考慮過多布局遠期頭寸;
4.下游需求特征:近年來普水料向特水料轉型的趨勢比較明顯,主要因為受到市場需求的變化,舉例而言,其中生魚與加州鱸的價格漲幅較大,消費屬性比較好,隨著預制菜逐步進入市場以及總體消費結構的變化,特水料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下游需求一方面取決于市場的利潤,另一方面也與各魚種有比較大的區別,部分虧損比較嚴重的企業可能一定程度上與產能過剩有關,整體來看,中國水產量在全球占比中仍然比較高;
5.飼料配方:豆粕方面,普水料一般可以用到30-35%,特水料基本10-20%,特水料中以動物蛋白加油脂為主;特水料基本不用菜粕,普水料基本在10%以上。特水料中魚粉的用量基本在20%
6.對于明年需求的看法:從長協的簽訂情況來看,明年公司飼料銷量預計大幅攀升,但周邊其他企業情況未知,需要根據后續農戶投苗以及天氣等情況的綜合因素來進行判斷。
(文章來源:銀河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