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期貨業協會10月2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期貨公司營業收入27.93億元,環比下降10.35%,同比下降40.62%;手續費收入18.18億元,環比下降9.20%,同比下降42.57%;營業利潤7.70億元,環比下降21.06%,同比下降58.69%;凈利潤5.64億元,環比下降27.16%,同比下降59.18%。今年前9個月,全國期貨公司營業收入297.17億元,同比下降16.31%;手續費收入190.66億元,同比下降15.81%;凈利潤81.23億元,同比下降18.35%。
數據還顯示,9月份期貨公司客戶權益略有下降。截至2022年9月末,全國150家期貨公司客戶權益為14382.95億元,較8月末減少913.47億元,環比下降5.97%,但同比依然增長20.93%。
總的來看,9月份期貨公司各項經營指標環比、同比均出現下滑,但營業收入、手續費、營業利潤環比降幅較上月有所收窄。
“9月份,中秋假期和國慶長假因素使得市場資金離場現象比較集中,因此相比8月份,期貨公司的營收、手續費收入及凈利潤均有明顯下滑。”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外,9月份期貨市場成交規模環比下降,占成交份額較大的商品期貨和期權的交易額環比、同比分別下降12.91%和19.07%,對整個行業的收入影響較大。
物產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也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9月份市場波動趨緩,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均出現下降,對期貨公司營收和手續費收入造成一定影響。
“相比2021年我國期市交易規模創下歷史新高、行業凈利潤大幅增長,今年期貨市場的交投熱情整體回落,受美聯儲加息、全球經濟風險集聚等因素影響,國內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也變得更為謹慎。”王駿說。
談及9月份期貨公司客戶權益略降的情況,景川認為,主要原因是9月為三季度最后一個月,部分市場參與者在季末會進行出金操作,對總體客戶權益有所影響。但相比去年,由于國債沖抵保證金持續增加,疊加今年實體產業風險管理需求增加,期貨市場整體客戶權益仍出現明顯增長。
分轄區看,9月份,期貨公司凈利潤排名前五的地區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重慶和安徽,凈利潤分別約2.16億元、1.00億元、0.44億元、0.38億元和0.35億元。與上月相比,上海和深圳轄區的凈利潤略有下滑,浙江轄區凈利潤大幅下滑約0.98億元至0.20億元,跌出前五行列。客戶權益排名前五的地區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浙江和廣東,客戶權益分別約5257.59億元、2459.54億元、1568.70億元、1348.13億元和1089.36億元。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