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國際原油價格對BMD毛棕形成支撐,但仍回吐了部分前期天氣的升水。棕櫚油季節性減產趨勢尚未明朗,SPPOMA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0月1-25日馬來西亞油棕鮮果串單產較上月同期減少1.81%。有消息稱印尼零 LEVY 將延長至年底但尚未被官方證實,繼續關注全月數據以及后期降雨及洪水對東南亞棕櫚油產量帶來的沖擊。
國內方面,國內連盤棕櫚油區間內震蕩運行為主,國內庫存繼續累庫,且周內基差下調明顯,終端需求平淡。截至上周四數據,國內24度全國均價在8500元/噸,較上周跌88元/噸,跌幅1.02%。
(相關資料圖)
三大油脂分化嚴重
最近三大油脂有個很異常的現象,“各玩各的,走勢分化嚴重”。最先可以看到9月底的菜油走了一波“你跌你的,我漲我的”的行情,國慶之后到豆油登場,豆粽價差開始不斷的走闊。
菜油因為加拿大菜油出現新老斷檔的情況,換言之老庫存見底,但是新季的菜油收貨進度較為緩慢,導致了短期的供應緊張。這個期間我國的菜油主要是依靠俄羅斯的非轉毛菜和迪拜的毛菜以及中儲的投放來維持短期內的供給,這段時間出現了7年間的庫存新低就能證明該國內的才有情況。
近還有一個利空因素在發酵,加拿大天氣較為良好,產量預期沒有多少問題,目前國內已經開啟了大量采購加拿大新作菜籽的計劃,預計進入11月份菜籽到港后就會緊跟著開榨,那個時候供應會逐漸的走向寬松,我們看到11合約的菜籽油出現“一枝獨秀”的情況,就能很好的支撐了供應拐點的情況。
由于國內的大豆供應緊張,使得豆油的漲勢得到了一定的支撐,USDA報告預計美豆十月份單產下調超過了預期值,國內大豆還有個問題是,壓榨利潤低,到港少,經過前期雙節的刺激后,需求有一定的回升,基差放大,這樣的情況也對豆油的價格形成了較強的支持。
國際供給方面
印尼官方公布了8月的數據,出口在政策的刺激下增加了163萬噸,達到433萬噸;產量增加51萬噸,達到431萬噸;庫存減少264萬噸,達到404萬噸。可推出8月國內需求262萬噸,而7月國內需求是215萬噸,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國內需求在國際需求走弱的環境下增加了近1/4的量?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印尼方面庫存的壓力有較大幅度的緩解,達到了正常的水平;
2,馬來8月和9月公布的產量數據來看,東南亞棕櫚油進入了周期性的增產階段,天氣方面的影響被前期的市場已經逐漸消耗。
需求端短期“不給力”
宏觀上分析加息周期和弱需求周期,這樣的背景下需求不會有較大的轉變,印尼累庫之后棕櫚油沒有辦法承受相應的壓力而進入暴跌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
短期內我國的棕櫚油也沒有較強支撐的原因在于首先:看大豆比較短缺,主要原因,一是前期的壓榨利潤較低,到港較少,需要11月才能大量的到港,其二是因為國慶期間需求超過了預期。
那么再看棕櫚油,以上豆油的這兩點都沒有具備,棕櫚油進口利潤從去年開始就處于大幅的虧損狀態,加上疫情影響,進口量一直都在較低的水平運行,供給風險分攤得較為均勻,7月開始進口不斷的放量,沒有短缺的情況。
另外一方面,棕櫚油和豆油相比,更加傾向于了包裝食品,就像今年的中秋需求襲擊一樣,國慶的需求刺激也較強,疫情和放假時長開分析的話,國慶是最好的“大日子”,刺激最強的是線下的餐飲方面,那么國內的餐飲烹飪方面還是傾向于豆油。
一般情況,棕櫚油的價格靠“關鍵三角”來進行決定,但是目前,棕櫚油的關鍵三角缺了“需求”這一角,那么就和大多數的商品一樣,維持著需求周期的拐點,另一方面,原油的乏力不夠明顯的話,棕櫚油光有性價比也較為乏力。
綜述
棕櫚油想要站穩或者有更好的表現的話,所謂的棕櫚油“關鍵三角”一個都不能缺:
1、印尼庫存的消納;
2、燃料油生柴的燃燒性價比進入優勢區間;
3、全球的棕櫚需求有所回升。
弱化東南亞產量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的正常波動很難造成趨勢,而且天氣的預測完全不在我們的能力范疇。那么棕櫚油的處境就陷入尷尬局面,長期的供應沒有問題,同樣短期的供應也沒有任何亮點,雙節的刺激不明顯,庫存不斷的抬高,那么這些都是造成曾經的“油王”跌下神臺的原因。
(文章來源:紅塔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