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A股上市期貨公司的三季報已全部亮相。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季度,四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67.75億元,實現歸屬于上述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71億元。盡管期貨機構盈利水平有所下滑,但大部分公司的客戶權益或營業收入仍保持正增長。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也顯示,9月末行業合計客戶權益1.44萬億元,同比增長20.93%。
(資料圖)
而基于對行業以及部分機構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多家券商為永安期貨、瑞達期貨和南華期貨給出“增持”評級,并提到“受益于行業期貨市場交易品種豐富和頭部期貨公司政策紅利”“品種擴張和業務創新推動期貨行業進入上行周期”“看好在期貨資管和風險管理業務中的長期成長性”等觀點。
客戶權益大幅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永安期貨(600927.SH)和瑞達期貨(002961.SZ)的營收均實現增長。
其中,永安期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86.52億元,同比增長4.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4.73億元、4.7億元,降幅較上半年有所收窄。并且,該公司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15.26%,單季度凈利潤呈現逐季改善趨勢。
瑞達期貨三季度營業收入7.42億元,同比增幅達25.68%;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9.14億元,同比增長17.3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37億元、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營業收入增長主要源自于客戶權益的增加,并且客戶保證金增長所帶動的利息凈收入增加,也是部分期貨公司業績的核心驅動。
三季報顯示,永安期貨報告期末的期貨保證金存款較2021年末增長近40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其前三季度利息凈收入也達到4.28億元,同比增長26.63%。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南華期貨。據公告披露,南華期貨三季度末期貨保證金存款達167.9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14.33%;應收貨幣保證金99.12億元,較去年末增長44.2%,可見該公司的客戶權益呈現明顯增長趨勢。
上市期貨公司的經營情況與行業趨勢基本保持一致。中期協數據顯示,9月末,期貨行業合計客戶權益1.44萬億元,同比增長20.93%。
不過,客戶權益大增、營業收入正增長之外,多數期貨公司“增收不增利”,盈利水平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位期貨業內研究員分析認為,相較于2021年我國期貨市場交易規模創下歷史新高、行業利潤大幅增長等情況,今年以來,受美聯儲加息、全球經濟風險等因素影響,國內期貨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愈加謹慎,市場交投熱情整體回落,成交量和成交額均有所下滑。這也對期貨公司的手續費收入、凈利潤等業績表現造成一定影響。
市場趨勢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期貨市場活躍度和交易量均有所下降。中期協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額399.95萬億元,同比減少8.35%,總交易量49.53億手,同比減少8.48%。與此同時,前三季度全國期貨公司營業收入297.17億元,同比下降16.31%;手續費收入190.66億元,同比下降15.81%;凈利潤81.23億元,同比下降18.35%。
從財務報表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四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的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主要原因系手續費收入和投資收益的下降。比如,瑞達期貨前三季度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4.1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34億元下降43.32%,主要系經紀業務及資管業務減少所致;投資收益則下降70.25%至0.47億元,主要系衍生金融資產收益減少所致。此外,弘業期貨的投資收益更是大降九成。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公允價值變動虧損已近3427萬元,投資收益僅實現173.3萬元,兩項指標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162%和90.29%。
賣方給出“增持”評級
基于對期貨行業及頭部機構長期前景的看好,多家賣方機構近日為永安期貨、南華期貨等期貨經營機構給出了“增持”評級。
山西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永安期貨業績下滑主要受到“投資收益拖累業績”等原因影響,但永安期貨是期貨業翹楚,以打造“大宗商品投行、大類資產配置專家,產融資源整合者”為目標,在“一體兩翼三輪”的驅動下,致力于成為衍生品投行,公司受益于行業期貨市場交易品種豐富和頭部期貨公司政策紅利。預計公司2022年~2024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95.35億元、454.69億元和501.03億元,同比增長4.47%、15.01%和10.19%;歸母凈利潤9.15億元、10.53億元和11.77億元,增長-29.95%、15.07%和11.79%;PB分別為2.05/1.98/1.91,給予“增持-A”評級。
此外,山西證券還給予了南華期貨“增持-A”評級。在研報中,山西證券認為,南華期貨的三季報有不少亮點:一是利息凈收入增長較快,手續費凈收入表現好于行業。該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手續費凈收入、利息凈收入分別為3.39億元和2.12億元,同比增長8.68%和21.19%;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盡管同比下降32.64%,但環比增長20.06%。二是境外業務有比較優勢。境外業務依靠國際化布局,發揮多牌照優勢。截至2022H1,境外金融服務業務中證券、期貨及外匯等經紀業務客戶權益總額為105.78億港元,同比增長54.69%;境外資管業務規模14.50億港元,同比增長32.66%。
無獨有偶。興業證券也在瑞達期貨三季報的分析研報中表示,交易受限、市場活躍度降低,經紀、資管業務承壓拖累公司業績增長,但品種擴張和業務創新推動期貨行業進入上行周期,看好瑞達期貨在期貨資管和風險管理業務中的長期成長性。
并且,興業證券調整了對瑞達期貨的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2~2023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4億元、5.02億元,同比增長-23.8%、+30.9%,對應10月27日收盤價的PE為16.19和12.36倍,維持“審慎增持”評級。
浙商期貨研究員朱立航、周志超近日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提到,在我國經濟持續復蘇的背景下,金融期貨市場的活躍度有望回暖,且隨著金融風險控制的思想普及以及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參與到套保業務當中,后續成交規模下滑的趨勢或有所收窄。一位非銀金融的券商分析師也指出:“伴隨經濟環境改善,期貨市場成交量有望回升,公司期貨經紀業務或拐點向上。”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