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承接了2018年從相對多的能繁母豬存欄到非洲豬瘟開啟去化的過程,產能的下行映射出史無前例的價格上行;
2022年,從產能上看,同樣對應了2021年的存欄去化過程,也同樣形成了前低后高的價格走勢。
隨著時間進入2022年的最后兩個月,市場關于后市供給提升、冬季需求、以及春節前的豬價都還存在較多矛盾,在當下供給數據暫不明朗的情況下,以史鑒今或許能有不一樣的啟發。
【資料圖】
一、 價格走勢的驚人相似
如果把2019年和2022年的生豬價格走勢放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截至目前,兩個年度的豬價趨勢基本一致,只是在上漲的時間節奏上以及上行的高度上有所差異。
如果按照四年一度的周期來看,2019年對應的上行年份應是2023年,而提前出現的上行來自于前一年度的深度階段性去化,豬周期已經悄然生變。
圖1:2019年和2022年豬價走勢非常相似(河南地區豬價:元/噸)
來源:Wind,卓創資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中信建投期貨
從上行過程來看,2019年和2022年都有三次比較明顯的價格抬升時段,分別對應著底部的反彈,年中的價格快速上行,以及十一前后的價格沖高過程。
如果追溯到能繁母豬的對應產能,兩者相似之處主要在前一年4季度到當前1季度的去化過程,但實際上2019年在價格上漲過程中仍處于產能去化狀態,這是由于豬瘟的客觀條件決定的;而2022年二季度開始市場已經進入恢復狀態。
表1:生豬存欄指數顯示2019延續去化,2022已見底(基于統計局數據,以第一期為基期,反映變化趨勢)
來源:農業農村部,國家統計局,Wind,卓創資訊,中信建投期貨
因此,我們認為,從周期層面,2019年開啟的周期和2022年開啟的周期持續時間會有不同,但從短期價格走勢上看,兩者的相似之處必然有更深層的原因。后文我們通過屠宰和體重這兩個短期核心觀測指標來對價格的走勢做進一步分析。
二、 屠宰量提升的來源
屠宰量長期來看是供給的體現,短期來看,從訂單決定生產的角度又某種程度上代表著需求的變化,這一點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有闡述。
2019年和2022年的價格走勢類似,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兩個年份屠宰量走勢的相似,或者說供給的變化類似。屠宰量來源于可出欄的生豬,也就對應著之前的能繁母豬。
2019年進入二季度后屠宰量開始下行,但下行的過程相對緩慢,直到9月之后開啟急速下行。
2022年二季度屠宰量總體以震蕩為主,其中4月因政策等因素出現了短期波動,6月后即開啟了大幅下行,在7月后即處于低位,中秋、國慶前有一定備貨因素形成短期需求,后期開工率總體仍舊偏弱,直到最近才有一些起色。
從前面的能繁母豬指數可以看到,在去化上,2021年的去化早于2018年,尤其是深度去化發生的時間較早,這就對應了2022年宰量大幅下行的時間更早,價格上行節奏也會早一些。
通過對比屠宰開工率和生豬價格,我們也可以明確,在非春節及節前旺季的狀態下,生豬價格和屠宰量呈現反比關系。量多則價低,這也符合基本的經濟學規律。
圖2:2019年和2022年屠宰開工率情況
圖3:屠宰開工和價格在12月前呈反比
來源:Wind,卓創資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中信建投期貨
在春節前生豬總出欄數量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出欄時間的選擇將決定未來的價格走勢。目前市場的爭議主要就在于總出欄數量和出欄節奏。
根據前期仔豬的恢復、壓欄等情況,我們認為四季度環比三季度整體出欄量應有明顯提升,但10月生豬出欄(屠宰)的體量仍維持較低水平,意味著出欄將更加集中于11、12月。從11月開始,我們已經看到屠宰量在價格下行的情況下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意味著即便養殖戶壓欄挺價,價格的支撐短期也已經開始松動。宰量同2019年年底類似出現上行的可能性較大。除了壓欄之外,今年供給本身也有緩慢的恢復,這點同2019年有較大不同,當時仍然處于非洲豬瘟肆虐的環境下。
因此,在不考慮消費的情況下,今年年末的供給環境相對來說要好出不少,和2019年相比,今年的供給下降的幅度沒有那么極端,基本的供給保障存在;而需求上,新冠疫情常態化管控下,能夠提供的節日動能還有多少,這一點市場的疑慮也在增加。
那么,供給的節奏如果和需求的節奏吻合,有望減緩后市波動,相反,如果市場出欄節奏變化較快,和需求端有階段性錯位,那么對于市場來說將繼續形成較大波動。
屠宰量作為反映市場歷史情況的指標,很難單獨用于判斷未來的出欄壓力和可能的出欄節奏。所以此時我們需要關注一下市場的體重情況。
三、 體重見頂,價格見底?
圖4:2019年和2022年體重變化趨勢
圖5:體重已形成壓力,體重轉折后有望減輕壓力
來源:Wind,卓創資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中信建投期貨
正常情況下,生豬的出欄體重呈現三季度走高,四季度見頂回落,到春節后處于相對低點的季節性規律。
生豬出欄體重變化本身來源于四個方面:價格水平、預期價格變化、肥標價差、養殖季節性。
價格水平越高,邊際增重的收入越高,能夠承受的邊際增重成本就越高,因此體重就越高。(體重越大,邊際增重成本越高,邊際增重成本主要來自于飼料成本和養殖時間占用的資源以及死亡損耗的可能性)
預期價格水平越高,養殖端壓欄的意愿便越高。不過預期價格水平通常受當前的價格水平影響。
肥標價差越大,養肥豬能夠獲得更大的價差收益,也能夠刺激壓欄。
夏季損耗風險較大,春秋季節相對適合增重,從成本和養殖效率上對體重有抬升作用。
在2019年和2022年的下半年,我們都看到價格水平的快速提升、預期的轉好、肥標明顯的價差,因此,對應也展現了明顯的體重提升。
出欄體重的上行,主要來源于出欄節奏的調整,造成的結果是產量的提升和轉移。
我們一般認為,體重上行過程中,短期壓力漸小,但后期出欄壓力總體是增加的。
體重開始增加時,對于供給來說有限制作用,因此短期形成了減少供給的作用,通常也會推動價格的上行;當價格預期無法持續支撐時(價格在包括需求在內的多種壓力下出現回落,帶動預期回落),體重上行可能受到限制從而逐步轉向供給的釋放,而后加速價格的下行;而體重帶來的供給壓力釋放完成后,價格則有望實現重新回到正常供需決定的水平。
目前正處于價格見頂但體重仍未見頂的狀態,也就意味著壓欄生豬還有較大的釋放空間,如果市場不出現擔憂和恐慌的情緒,那么釋放的過程可能更長一些,反之,這一過程就會變得更加快速和劇烈。
我們建議重點關注體重指標,其代表了短期市場情緒的轉折,體重見頂之后,我們能更好地確認現貨是否回調到位。
圖6:價格、體重和情緒變化的示意圖
制圖:中信建投期貨
四、兩個時期異同總結
上文我們從能繁變化、價格、屠宰量、體重等方面剖析了2019年和2022年兩個上行年份可以類比和有所區別的表現和原因,在此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表2:2019年和2022年的市場對比
來源:農業農村部,國家統計局,Wind,卓創資訊,中信建投期貨
總的來說,基于現實的非理性預期繼續驅動著市場主體的決策,周期的總體規律就很難改變。2019年面對著非洲豬瘟的“突襲”,市場的緊缺來源于被動的去化和現實持續的去化;而本輪周期的展開,更多是養殖主體在虧損條件下的撤退。還要認識到,非洲豬瘟不僅改變了市場養殖環境,提升了對于生物安全的要求和成本,同時也倒逼出更快速的產能恢復方式,催化了大型企業的快速擴張,種豬群體的穩定性也得以提升。
我們認為短期市場的變化和內涵的情緒邏輯沒有太大變化,因此,此前已宰量和體重為坐標系的邏輯仍然適用;但時移事易,大的豬周期的開展或與此前有所不同。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