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1月12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發文表示根據收到的答復得出結論,大部分市場參與者仍計劃在2023年繼續采購俄羅斯金屬。因此,LME目前不建議禁止俄羅斯金屬的交割,也不建議對俄羅斯庫存量設置門檻。這意味著LME在10 月7日就是否禁止新的俄羅斯金屬產品發起的討論落幕,俄羅斯產的金屬仍可在LME系統內正常流轉。
(資料圖片)
俄羅斯金屬市場份額
俄羅斯是金屬重要生產國之一,據智利國家銅業委員會數據,近幾年來俄羅斯精煉銅產量基本穩定在約100萬噸水平,占全球比重約3.9%。俄羅斯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俄羅斯精煉銅總出口量約46.3萬噸,直接出口至歐洲占比約44%。
俄羅斯鋁產量則僅次于中國,據USGS 統計,2021年俄羅斯產量364萬噸左右,占全球產量約5.4%。俄羅斯生產的原鋁超70%出口至歐洲、美國、亞洲等地區,2021年俄鋁出口至歐洲在160萬噸,占出口總量的40%。
WBMS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精煉鎳產量約278.76萬噸,俄羅斯鎳礦商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在俄羅斯及芬蘭的兩家工廠精煉鎳產量約為19.3萬噸,約占全球6.92%;2021鎳出口量為7.6 萬噸。
俄羅斯在其他基本金屬的產量全球占比則相對小。ILZSG數據顯示,2021年俄羅斯生產鋅礦30萬噸,占全球占比為2.4%;精煉鋅產量約21萬噸,占全球占比為1.5%。俄羅斯鋅精礦與精煉鋅產量在全球占比都不大。且從歷史情況來看,其生產的鋅礦與鋅錠基本都由本土企業消化,出口量較小,本身對于全球鋅產業鏈及貿易流向影響較小。
歐美“自相矛盾”的表現
俄烏沖突以來,歐洲等買家不斷對俄羅斯生產的金屬發出抵制的聲音。在英國對進口源自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銅、鋁和鉛征收35%的額外關稅后,4月1日LME宣布立即停止俄羅斯在英國倉庫交割的銅、鉛、原鋁和鋁合金倉單的注冊,此舉對市場未造成實質性影響,因LME英國倉庫并未有除鎳以外的任何金屬庫存,而俄羅斯產的鎳則不在被額外征收關稅的金屬之內。
雖然制裁俄羅斯金屬的聲音不斷,但俄烏沖突發生后,美國、歐盟不僅未停止采購俄羅斯金屬,反而加大了購買力度。根據Comtrade數據,2022年3-6月,歐盟平均每月進口俄鋁78207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3%。同期,美國每月平均從俄羅斯進口鋁23049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1%。3-6月俄羅斯對去年七大鋁買家的平均出口量為每月221,693噸,同比減少9%,但較2021年全年平均出口量高出4%。3-6月美國從俄羅斯進口的鎳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0%,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鎳則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2%。
金屬供應格局已轉變
據了解,俄羅斯金屬生產商多與國際買家如嘉能可、托克等以長期訂單的方式銷售。如俄羅斯鋁業在2020年4月同意了一項長期合同,向嘉能可供應690萬噸鋁。其中34.5萬噸于2020年交付,2021年至2024年期間每年交付約160萬噸。這些貿易巨頭則將向全球買家供應俄羅斯產的金屬。俄烏沖突以來,諸多跨國金屬加工企業先后宣布停止采購俄羅斯產的金屬并呼吁LME將俄羅斯金屬排出其體系,這一定程度引發俄羅斯金屬供應商擔憂,減少其對俄羅斯產金屬向LME倉庫的發運量,導致俄羅斯產銅、鋁、鎳在LME倉庫的占比下降明顯。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資料來源:LME、新湖研究所
拒絕采購俄羅斯金屬的消費商以西方國家企業為主,而亞洲買家鮮有類似態度。這一定程度上使得俄羅斯產的金屬更多向亞洲市場發運。這反映在LME金屬庫存中亞洲倉庫庫存量占比回升,這在鋁方面表現尤為明顯。
資料來源:Wind、新湖研究所
而俄羅斯金屬在亞洲的主要大買家則在中國。前三季度中國自俄羅斯進口的鋁、鎳均有大幅增長。雖然前三季度中國原鋁進口量同比大幅下降67.77%,但自俄羅斯進口的鋁則增長5.2%,占國內進口比重也從2021年的18.5%飆升至76.5%。前三季度,中國自俄羅斯進口的鎳占總進口量的22.67%,與2021年的17.66%相比也有明顯提升。
俄烏沖突尚未結束,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斷加碼,雖然LME未對俄羅斯金屬采取限制性措施,但西方買家正在尋求俄羅斯以外的金屬供應,但這也導致其采購成本的增加。據報道,就在這一背景下,Codelco將2023年對歐洲買家的基準銅溢價上調88%至234美元/噸。
小結
美歐對俄制裁尚未涉及俄羅斯產的金屬,美歐買家雖然拒絕采購俄羅斯金屬,但截至目前俄羅斯金屬廠商并未因此而削減金屬產量,相反鋁、鎳金屬產量還有增長趨勢。而在歐洲銷售不暢的俄羅斯金屬也將更多銷往亞洲,使得全國供應呈結構性調整,這僅一定程度增加全球供應的成本。LME的“不作為”舉措則有利于俄羅斯金屬順暢地跨洲流轉,也打消了前期市場擔心制裁造成供應擾動的擔憂,相應對價格的利多也隨之消退。
(文章來源:新湖期貨)
關鍵詞: 新湖期貨